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是对当前中原经济区的金融环境以及金融效率进行探讨,从对当前中原经济区的现实金融发展状况入手,对中原经济区金融效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注重针对当前中原经济区的金融资源匮乏以及金融机构的利润创造程度低的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由此论证中原经济区在新时期的金融革新后,成为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板块,并且金融效率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孙强  郑青 《金融与市场》2007,(12):29-31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开发性金融机构来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完成单纯依靠市场和商业性金融无法办到的事情。本文在分析开发性金融独特的优势并结合环渤海经济区区位和政策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环渤海经济区开发性金融组织制度的几种设想,进而提出发展环渤海经济区开发性金融的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金融业历经非同寻常的一年,在全球金融普遭重创之际,中国金融业却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由于金融产品的非排他性,创新的先发优势极易被削平,因而金融机构的优势便在于其自身的服务与营销策略。随着竞争的加剧,金融营销的理念日益根植于金融机构之中,且金融营销在金融机构的经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基于金融业的发展潮流,2010年1月30日,《银行家》杂志举办中国金融营销奖以搭建金融营销交流促进的服务平台,给先进者予鼓励,给成功者予荣誉。  相似文献   

4.
金融产品的创新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原创性创新;另一方面是引进性创新。在金融产品琳琅满目的今天,金融机构进行引进性创新不一定不好,它能节约成本和时间,且加以应用和发展就可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采取“拿来主义”引进金融产品固然是好,但不能照搬照抄。金融产品引进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就可获利,使用不当就会有所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引进性创新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将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的金融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完善中原经济区金融体系的主要政策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发展多元化的区域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强市场培育,不断扩大直接债务融资;促进中原经济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对金融软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强。鉴于国外金融软件的成熟与完善,一些金融机构选择了全面引进国外金融软件,这对我国金融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引进国外金融软件产生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境外金融软件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对金融软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强.鉴于国外金融软件的成熟与完善,一些金融机构选择了全面引进国外金融软件,这对我国金融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引进国外金融软件产生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境外金融软件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效率,增强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金融效率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存量规模和比例关系.本文选取金融相关率(FIR)指标作为衡量金融效率的核心指标,通过与区域生产总值(GDP)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河南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大案要案在我国频繁发生,并呈现出新发案件多、涉案人员层次高、涉案金融大、手段隐蔽等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有缺陷,内部审计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键全内审机制、改进金融监管、引进独立中介机构以强化制衡作用等,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涵义均在不断拓展,形成的共同交集包括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包容性发展等。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通过环境金融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十二五"时期中原经济区建设面临新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加迫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环境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方式,将发挥关键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单纯的财务技术,将制度、金融市场视为分析框架的外生变量,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缺失.西方公司金融学为传统财务管理学的研究范式转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鉴于非公司制企业的重要地位,采用企业金融学的命名可以比公司金融学更能广泛地反映该学科所关注的企业对象.企业金融学以"企业"现实和"金融"现实为研究出发点,着重研究制度、金融市场和财务技术三个基本要素及其交互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财务管理学的拓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金融功能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功能观的提出对金融理论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金融功能如何界定存在较多争议.金融功能就是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推动作用,根据抽象程度的区别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金融功能处于整个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的关键节点,连接着整个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的萎缩,农村金融日益陷入边缘化的状态,从而使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这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破解农村金融边缘化困境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边缘化问题,探寻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边缘化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基础和税源分布将发生持续性的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服务业上升、数字经济成长等,但风险因素更加不容忽视,财政将面临收入增长减速、支出需要增加、债务进一步扩张的多重压力,可持续性将明显承压。本文指出财税体制的改革速度亟待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速度同步,提出财政可持续的若干建议,并就2021年财政政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华东  何巍 《南方金融》2012,(5):47-50
农村金融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和特点,借鉴其成功经验,得出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litigation in many U.S. stateshas triggered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s designed to reducethe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al expenditures across school districts.This paper uses a panel data set across all the states from 1970–1990to examine the role of litigation and educational finance reformin determining the level of education funding in a flexible,dynamic setting. An important finding of our work is that litigationand reform have differential effects across the states, in somecases leading to increases while in other cases decreases inpredicted spending.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金融能否与商业金融有机统一,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商业银行是地方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政策性金融因为投入不够,其应该发挥的社会效益并没有显现成效。本文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立足点,提出了加强二者关联的技巧和完善途径,从而改变现阶段地方金融失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借助于行为金融学基本理论,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对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及其相应的一系列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界定、剖析和探究,并归纳出若干结论性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对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文章分析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对接的前提条件与基本路径,认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政策引导,实现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Historical researc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uggests that differences in capital structures exist for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firm size and nationality. However, the data for most of these previous studies are based on book values, include a limited number of countries, are not up-to-date, and specifically do not cover the period of the late 1980s when there wer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In addition, no single study specifically compares all seven of the world's major industrial nations (G7 Nations). Financial theory would suggest that in an efficient global market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identical firms in different nations would be the same. If international market imperfections still exist through the 1980s, current capital structures and costs may be different among similar firms in different nations; and business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may provide profits (or costs) to firms incorporat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intent of this research is empirically to update the literature with recent international data on both a book value and market value basis and to include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single study all the G7 N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significant financi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still exist among the G7 countries. Specifically, on a market value basis France, Italy and Germany tend to us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otal debt, US, UK, Canada and Japan tend to use less debt, and France, Italy and Canada tend to use a higher proportion of institutional debt (non-spontaneous funds) than the US, UK, Japan and Germa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