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 《会计师》2013,(11):7-9
自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过去后,很多企业为摆脱危机的影响而进行大规模投资,造成过度投资的现象在各国普遍存在,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从理论基础出发就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统的理性人假设无法解释很多实际现象而受到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接受不完全理性假设,开始研究人的非理性因素对企业管理的意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过度自信作为人类最稳固的心理特征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也逐渐形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本文正是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着眼于探讨企业最高管理者CEO的过度自信特性会对企业的创新投资的影响。在实证数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过度自信的CEO会增加创新投资。  相似文献   

3.
毛玉 《时代金融》2014,(14):22+25
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过度自信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影响管理者过度的因素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财务结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国内外关于过度自信的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管过度自信的视角考量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现象,股权激励能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对企业投资不足现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相应地会降低投资不足行为的产生;高管过度自信是导致股权激励效果弱化的重要原因,股权激励的实施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作用下加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而对投资不足表现出不显著的抑制效果;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有效抑制高管过度自信概率,也是激励效果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对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厦股权融资现象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感性认识,经验分析和理论解释并不多见。本文在对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过度股权融资进行了合理界定,对中国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及其程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并通过建立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融资决策模型,对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据此分析了导致过度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和内在作用机理,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较为严重,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但公司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善使过度投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过度投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房地产行业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0年度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自由现金流量、最终控制人类型对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总体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由政府控制的公司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管理层利益与过度投资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论证了管理层过度投资的主要动机在于增加其总收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美国银行的综合成长机会函数,通过对样本投资支出与成长机会综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美国银行的正常投资需求,验证美国投资银行确实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然后,通过构造线性回归模型,验证美国投资银行过度投资与管理层利益的正相关性,结论认为过度投资额是引起CEO薪酬变化的原因,并针对过度投资现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我国上证和深证上市企业披露的2006年-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第一大股东处于控股地位,并存在过度投资的行为。对于自由现金流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原因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即对应过度投资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对应投资不足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相似文献   

10.
已有理论尚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基于生产要素投入视角的研究表明:由于国有企业承担了办社会的成本,因此政府必须对其进行补贴,其方式是政府无偿或低成本地给其进行资源划拨或转让,从而导致其低资本成本,这必然增强国有企业以资本替代劳动的激励,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基本路径在于:彻底剥离国有企业承担的办社会的成本→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补贴→恢复资本要素市场的价格形成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开板以来,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现象就普遍存在。过度投资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本文选取三家有代表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对过度投资背后的动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柳筱瑀 《时代金融》2013,(11):28-29
对于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并不一致。针对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对未来研究的建议:第一,设计出能够真实反映中国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综合指标,直接对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投资的关系进行研究;第二,在研究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时,可以结合内外部因素,构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研究过度投资成因,对抑制过度投资的研究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连锁董事、过度投资的基本概念理论,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中连锁董事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重视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梳理了相应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内部资产市场和外部治理环境的视角出发,对集团化经营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过度投资行为在集团化经营的企业中广泛存在,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现象显著高于非集团企业;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在政府干预越严重、地方保护越多的地区,隶属于集团的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会更加严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应从集团企业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着手,加强集团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有关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因素进行理论与文献的综述,以期能够找出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Richardson(2006)的过度投资测度,本文考察公司的股利支付政策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我们发现:首先,对总样本而言,我国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其次,现金股利的派发的确能有效制约过度投资行为;第三,经常派现公司较非经常派现公司在现金股利抑制过度投资的效果上有显著增强;最后,由于管理层存在对未来现金流的一定预期,现金股利在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能发挥更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富裕现金流或超额现金持有是导致过度投资的重要根源,且现金在企业内部各级控制连上的分布反映着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水平。论文以我国2009~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子公司现金持有状况为考察对象,检验了子公司持现对集团整体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下级子公司持现越多,即企业集团现金越分布于下级各子公司,集团整体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越大;(2)在现金集中在下级子公司的企业中,融资分布的对应能缓解集团整体的过度投资行为,且与国有企业相比,这一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8.
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考察自由现金流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越高,企业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起负向调节作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所发挥的"监督效应"可以减少自由现金流的滥用,对企业过度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股票市场近年开始重新重视价值投资,但真正能运用价值投资策略进行投资的并不多见。本文研究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价值投资是否适用和有效,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检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适应性。本文的结论有助于逐渐改变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跟风炒作、希望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的投机理念和过度炒作的现象,对于提倡理性投资,抑制过度投机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装备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它是相关领域过度投资造成的后果.这种现象是由新能源装备的市场非竞争性和政府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诱导相叠加所造成的.根据新能源装备企业过度投资的诱导机制,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来研究,通过建模分析新能源装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指出由于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关系,地方政府的诱导行为扭曲了企业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