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及“阀值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 《新金融》2006,(1):33-36
本文基于1992年1季度至2005年2季度数据,运用LM检验和t检验,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以及“阀值效应”,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的“阀值”在-0.08~-0.05之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和“阀值”的存在是由于微观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导致的,“阀值”和“阀值效应”的存在反映了信贷配给的强弱程度,“阀值”可以用作度量信贷配给程度的指标,它间接地反映了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信贷配给理论认为,当经济处于信贷配给阶段,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效应更强。本文采用Hansen(2000)提出的基于样本分割的阀值回归估计方法,以阀值前后段回归系数的差异性来间接地衡量中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宏观影响。本文分别以1978-2007年、1978-1992年、1993-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阀值回归的实证结果都支持货币政策紧缩对经济有额外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还发现我国信贷配给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1993年后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非货币资产价格、信贷配给和汇率这四条主要途径起作用.郭菊娥(2001)对我国1984-1999年贷款规模和利率与H0、H1、H2和投资序列增长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实际利率机制的作用效果相对比较弱.  相似文献   

5.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融纵横》2014,(5):18-28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96年1季度至2013年2季度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分成两步:第一步是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第二步是信贷市场到实际产出的传导;同时,采用分段计量的方法比较三个时段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效应。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还是信贷市场到实际产出的传导,都显现了“第二时段的传导存在偏差、第三时段重回正轨,传导效率下降又逐步扭转”的特征。我们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振玫 《上海金融》2003,30(5):17-19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研究了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首先分析了货币传导机制非对称性的存在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认为我国的货币传导是通过信贷渠道展开的,并从预期、银企关系、我国企业结构、信贷配给与财政传导的比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传导的现状及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应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消除信贷配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俐 《济南金融》2008,(10):19-21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它的存在使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本文结合我国信贷市场的特点,对信贷配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货币政策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利率、非货币资产价格、信贷配给和汇率这四条主要途径起作用。郭菊娥(2001)对我国1984—1999年贷款规模和利率与M0、M1、M2和投资序列增长率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实际利率机制的作用效果相对比较弱。该分析未涉及1999年后数据,1998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限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理应逐渐显现。但在我国,利率传导机制作用弱化还与养老金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信贷配给理论研究不对称信息条件下自由竞争信贷市场运行机制,为货币政策变动影响实际经济的可能途径提供了比传统理论更为丰富的论证。信贷配给的客观存在限制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发挥的传导作用。中国经历着从非均衡信贷配给到均衡信贷配给的过程,信贷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应采取组合的方式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更有效地传导货币政策意图,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and establishes its crucial role in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e show that interbank market imperfections induce an equilibrium with rationing in the credit market. This has two major implications: first, it reconciles the irresponsiveness of business investment to the user cost of capital with the larg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 magnitude effect ), and second, it shows that banks' liquidity positions condition their reaction to monetary policy ( Kashyap and Stein liquidity effect ).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际上关于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主要学术观点,然后应用Shin(2006)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用于分析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的理论框架.文章分析了在一个信贷约束市场上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由于具有自强化反馈机制和不对称性特征,货币政策在追求自身目标实现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金融失衡.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implications of heterogeneous bank loans for borrower and lender behaviour in a competitive bank loan market by considering the own funds-loan ratio as the ‘non-price’ loan term. It is shown that in equilibrium each bank will ration its loan to borrowers by providing them with the smaller loan and requiring the higher own funds-loan ration than they would desire at the equilibrium loan rate. Moreover,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that raise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granting loans decreases the loan size and increases the own funds-loan ratio, but its effect on the loan rate and credit rationing remains ambiguous. Thus credit rationing may decrease as a result of restrictive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超  胡思玥 《会计研究》2012,(11):39-48,94,95
我国金融市场以银行体系为主,在企业融资研究中,考察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信贷观"下的贷款渠道及信贷配给理论,分析表明,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到信贷供给时,未受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受影响较小,而受约束企业的杠杆率随着政策的紧缩(宽松)而减小(增大)。考察我国2003-2009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在政策紧缩时经验证据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在政策宽松时资本结构的调整与"信贷观"并不一致,受约束企业的杠杆仍然较小,未受约束企业的权益及债务均较大。研究结论对于解释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及企业融资决策,改进金融监管均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competition influences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in the euro area countries. Using a large panel of banks from 12 euro area countries for the period 2002–2010 we analyze the reaction of loan supply to monetary policy actions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bank competition.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lending is dependent on bank competition: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via the bank lending channel is less pronounced for banks with extensive market pow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banks with less market power were more sensitive to monetary policy only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ank market powe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herefore, wide variations in the level of bank market power may lead to asymmetric effects of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宏观经济理论出发,建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关系。建模中,金融市场包括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引入摩擦系数反映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模拟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整对间接融资市场与直接融资市场均产生显著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将更能反映货币政策调整对资金供给的影响,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要大于银行信贷变动的影响;若信贷额度控制,窗口指导等政策导致贷款难度变大,银行信贷将会向直接融资转移,从而从社会融资规模角度考察资金供给将更全面。因此,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可行的,比银行信贷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20.
自从Stiglitz&Weiss和Jaffee&Russell这两篇经典文献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解释信贷配给现象之后,涌现出众多的理论文献对信贷市场的信贷配给现象和信息甄别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有的信贷市场基本理论研究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成果:一是信贷配给的信息不对称成因;二是抵押物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三是贷款额度可以成为银行的风险分类工具。同时其理论研究框架在银行类型假定、借款人类型假定、以及描述借款人行为的效用函数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