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尤里斯在孟加拉国的实践伊始,小额信贷逐渐成为了国际上公认的扶贫及融资的辅助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显然,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为贫民带来福音,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及居民个体的融资活动。这种非金融机构从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大型金融机构的活动。文章结合国外已然成型的几种模式,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及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继而为我国小额公司的发展及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上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变为适度从紧,商业银行信贷成了水浸麻绳——步步紧;有的银行因为前两年的信贷扩张,存贷比例接近监管的警戒线,自然是无钱可贷。在此情势下,中小企业叫苦不迭,徒唤奈何。就在这时,有一个声音高叫着:你们不要惊慌,银行没钱贷,找我呀;我就是帮你们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活菩萨。说话的主人是谁?它就是如今遍布城乡的小额贷款公司。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专为贫困、低收入者和微型企业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小额贷款公司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资金来源单一,后续资金得不到保障;贷款利率低,很难实现较大收益等,制约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监管不到位,管理机构定位模糊——贷款公司不受银监会监管并且在内部管理、职能独立、激励机制等内部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小额贷款公司缺乏对自身信用评级及综合评价的管理,等等。为了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及早规范化,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量化管理,弥补管理粗疏的不足,统一解决共性问题,具体处理个性问题,最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在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小额贷款公司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下,本文将参考国外的评价体系,结合浙江某小额贷款机构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健康有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额信贷是以低端客户为服务对象,向其提供额度小到可以控制风险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目前我们使用的小额贷款,是单笔贷款额在贷款机构注册资金5%以下的小额贷款。国内现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义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绍瑞 《中国金融》2006,(14):44-45
2005年5月,央行决定在五个省(区)各选一个县开展小额信贷组织试点。2005年12月27日,山西省平遥县晋源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日异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晋源泰、日昇隆)在全国率先挂牌成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厘清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误区,并结合实际阐述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为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小额信贷发展较好国家对小额信贷机构法律监管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试点推行小额贷款公司。在各方关注下,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一定发展,在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群体提供信贷服务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定位于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是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引进和推行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从2006年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到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尤努斯一手创办了孟加拉格莱珉银行。随后乡村银行在解决贫困、促进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和弥补农村金融体系缺位等发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现在,从孟加拉起源的小额贷款模式在印度、斯里兰卡、玻利维亚甚至美国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的小额信贷体系。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小额信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不仅仅限于解决贫困,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①,目前小额贷款已惠及了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概6000万无法从传统银行项目中获得创业贷款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