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托于不断更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我国互联网金融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非常快的发展速度。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虽然为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威胁着传统金融的主导地位,给传统金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想要保持自身的主导地位,传统金融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与互联网金融建立联系,探寻融合路径。本文基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的问题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决定了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同时互联网金融处于初创期,缺少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互联网金融人才严重缺失。本文通过分析,对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容置疑,只有社会各界大幅度提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关注度,才能确保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践状况,在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的前提之下,明确指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显现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等,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践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石磊  蒋成家 《时代金融》2014,(5X):43-43
不容置疑,只有社会各界大幅度提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关注度,才能确保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践状况,在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的前提之下,明确指出了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法规缺位、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显现和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等等,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的实践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也不断地发展壮大,在全面化的互联网局域体系下,互联网金融格局的形成给我国的邮政金融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其不仅在金融形势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基于互联网的角度对传统的金融领域产生了全面化的影响,其体系的构成不仅仅是对传统实业化金融格局的颠覆更是影响了现代互联网的格局,既给人们的金融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增强了互联网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6.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爆发性的发展势头,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以及传统金融业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高速发展,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在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情景下,本文从现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出发,并对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描述,并与传统金融风险进行一个比较,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风险有挑战,但也需积极面对,因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监管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对策,期以能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大环境进行一个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粟勤 《海南金融》2014,(9):33-37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争论,而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和金融包容性,并与主流金融进行对比,对于理解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把握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意义重大。金融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是金融服务的包容性,尽管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功能和本质,但却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完善了金融功能,弥补了主流金融体系部分金融功能的缺失。为此,须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保障金融安全、改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等措施,才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服务内容、功能、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监管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并不能取代传统金融的核心地位。因此,传统金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技术优势,整合资源,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取得了重大进步,推动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促进传统金融业务创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我国如何发展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层次研究,对于如何引导我国互联网合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詹新 《财会学习》2018,(21):182-18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居民产生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了适应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互联网催生了普惠金融的诞生.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了传统金融业和金融互联网存在的不同,重点阐述金融互联网在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希望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能够缓解金融排斥现象,但是传统金融的局限性无法解决我国普惠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成为发展我国普惠金融的新突破口。互联网金融助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可行性,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助力普惠金融应发挥大数据的风险控制作用、探索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平衡点和提高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风险。保险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应该积极的应用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保险的营销,在充分利用网联网金融这个平台的同时,要不断的根据市场环境对营销模式进行完善,以更好的规避风险。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探讨了金融普惠及制约金融普惠的因素、金融普惠的实现途径;其次点评了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村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及其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机制、国际经验;最后在简单介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类型及其对我国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前景,并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普惠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互联网金融在热议中不断升温,交叉性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使得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消费权益纠纷与保护问题愈发凸显。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消费的现状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提供学术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随之即来的便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兴起,也正是处在了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阶段。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统的银行甚至是传统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这也是我国金融业的时机与挑战。本文就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商业模式和原理,以及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本质还是一样的,只是在支付方式上,互联网相对比较灵活,同时还可以筹集社会的闲散资金,并进行短期的理财。然而,互联网金融除了传统金融行业所存在的风险之外,还存在自身独特的风险。文章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并逐渐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金融相结合,衍生出了许多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使得农村金融得以普惠广大农村和农民市场。本文从内生金融的角度对农村的互联网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广大农村金融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信息时代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业的业务模式构成不小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不断占据原来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银行为了维护原有的份额,不得不对其原有的业务模式进行改良,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其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原有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的影响,通过分析找出了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业务调整的对策及其他辅助办法,促进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共同发展,优势互补,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支付型互联网金融的盈利原理出发,进一步就利率市场化对我国支付型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进行了解读,并进一步探究了利率市场化下支付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