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妤 《时代金融》2012,(12):292-293
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劳动市场出现了劳务派遣的新劳动资源配置现象,即由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要派单位(用工单位)签订劳动派遣协议,派遣单位在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基础上,被派遣劳动者在要派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为要派单位提供一系列的劳务活动。本文将针对劳务派遣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及风险进行研究,并依据《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雇主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务派遣开始在我国兴起。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通过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2008年,伴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一种新的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在神州大地上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位。所谓劳务派遣在我国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  相似文献   

4.
戴星 《中国税务》2014,(12):52-5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约定的生产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目前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运用较为普遍。本文对劳务派遣过程中的涉税处理及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樊育萍 《金卡工程》2008,12(12):33-33
劳动派遣由于是雇佣与实际使用相分离,因此涉及三方关系,而三方法律关系在实践中并不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也混乱不清,一旦出现纠纷,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相互推诿,致使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在劳动法的框架内规制劳动派遣关系,关键是"雇主"的认定以及由此连带产生法人雇主责任,本文拟从劳动派遣法律关系架构入手,深入分析劳动派遣关系中雇主的认定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刘杏芳 《金卡工程》2010,14(3):191-19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外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指出应在我国劳务派遣协议中对雇主责任的分配进行规制,对派遣机构和要派单位之间的雇主责任作出区分并确定责任分配和承担方式,同时对派遣机构与要派单位的派遣协议就雇主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以”谁使用,谁负责”作为二者之间雇主责任分配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逆向劳务派遣”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者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一直不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相反,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务协议后,要求劳动者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让劳动者以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员工的身份在其原岗位工作。用人单位的这种行为,被称为“逆向劳务派遣”。本文认为,逆向劳务派遣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侵害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应为无效。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指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务工订立劳动合同,被派遣劳工向用工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务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务工与用工企业之间。劳动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即劳动者与其工作的单位不是劳动关系,而是与劳务公司等专门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再由该机构派到用人单位劳动,用人单位与人才机构签订派遣协议。  相似文献   

9.
派遣工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形成一重劳动关系,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作为共同雇主参与到这一劳动关系中。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缺乏清晰界定,以致在雇主责任分配制度中存在诸多缺陷。为保护派遣工权益,应在劳务派遣中构建科学合理的雇主责任分配制度,对雇主责任的主次划分和雇主责任的承担方式等事项作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务派遣的特点:劳动者雇用关系与工作关系相分离 劳务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赁等,是近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其操作办法是: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劳务派遣机构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伺,将雇员派遣至用工单位完成指定的工作.在劳务派遣中,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动者之间,但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却是发生于实际用工单位.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劳动者暴露出同工不同酬问题侵害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首先界定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含义,简要分析有关法理的基础.其次,分析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下所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借鉴国外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在立法方面、法律责任方面以及救济程序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制度.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劳力租赁,是指由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13.
姚淑姬 《金卡工程》2010,14(6):131-131
在劳务派遣中,其工伤的认定不同于一般劳动关系。其特殊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务派遣中工伤责任的受害人是被派遣劳动者,而非一般劳动者;另一方面,被派遣劳动者察觉其遭受工伤的时间可能与关联的工作时间相分离,从而产生时空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2014,(7):54-55
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在用工单位所在地为被派遣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另根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在规定期限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申报。两者是否存在矛盾?劳务派遣单位跨统筹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如何缴纳社会保险费?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劳务派遣的用工主体有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比如,劳务派遣企业将劳动者派遣到甲公司工作,但劳动者实际在甲公司的关联企业乙公司工作,并接受乙公司管理,而劳动者的工资发放、社保费缴纳皆由劳务派遣企业负责。此时,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究竟是甲公司还是乙公司?这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6.
吴波 《金卡工程》2010,14(1):40-41
传统劳动关系呈现的是一种直接雇佣形态,而劳务派遣雇佣与使用分离的法律构造特点打破了传统劳动关系中雇主与劳动者的直接联系,由此在现实社会中导出一系列问题,而现行立法之不足又使得雇主义务的实现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依然存在着法律困境,因此,需要从对完善现有规则的探讨基础上寻找出一条最大化实现雇主义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保障》2009,(11):68-68
主持人:我公司为劳务派遣企业,有部分被派遣劳动者,原来是一单位下属集体企业职工。2003年集体企业改制后予以注销,这部分职工也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改制后的企业本着照顾这些职工的原则,留用了他们,但工资与其一般职工有差异。2008年初,企业委托我公司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对这部分职工进行管理,分别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和《劳动合同书》,工资仍沿袭以前的标准。现在他们要求享受与该企业职工同等的工龄津贴、补贴等待遇。请问他们的主张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8.
雒晗 《投资与合作》2011,(6):172-17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劳动派遣这一新型的用工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采用。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统一规定,以规范劳动派遣、保护派遣劳动者权利和维护劳动关系。本文欲通过在对相应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迷说明《劳动合同法》对我国劳务派遣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用工"雇佣和使用相分离"的特性,使得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三方关系更加复杂,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应该向谁主张?依据什么主张?如何主张?这些问题的模糊使得实践中作为强势一方的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极有可能侵害作为弱势一方的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常娟  王兆星 《金卡工程》2009,13(8):306-306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劳务用工模式。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派遣人员与派遣单位是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两者结合共同与劳务派遣人员成立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关系。劳务派遣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用工单位财物的行为,应当定性为职务侵占,因而构成犯罪的,构成职务侵占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