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要求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从央行继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表述看,增强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双向浮动弹性和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前我国汇率政策目标的核心元素.本文运用国际清算银行(BIS)有效汇率计算方法,定量分析德国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维护实际有效汇率高度稳定的经验和政策,为维护好我国汇率政策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国汇率政策的选择,最终是为其经济和金融的长远发展服务的。考察日元汇率政策长达50年的演变历程及其中的成败得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内在规律的必然性。别国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汇率政策的谋划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福祥 《中国金融》1998,(4):6-7,17
人民币汇率的政策目标与趋势分析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福祥汇率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人民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ARDL模型对我国名义有效汇率对物价水平的ERPT效应进行了测度,发现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各自都较合乎情理,但是二者并没有达成一种相互协调的整体。在目前ERPT效应相对较低(货币政策的稳定情况影响效应的大小)和支出转换效应效果不明显的现实情况下,保证货币政策稳健、及时、有效,并对货币供给的自主控制将成为我国央行的首要目标,而适度的放开名义汇率的浮动范围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对我国自危机爆发以来的汇率政策的实行情况进行阐述,总结了后危机时代我国汇率政策所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最后,本文根据汇率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我国汇率政策所面临的挑战提出针对化的政策建议,在不断完善我国汇率机制的同时,缓慢的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慢慢升值到一个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水平,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区域货币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汇率政策的选择,对于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考察近年来人民币与世界主要货币及东亚其他货币的联动关系,分阶段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东亚货币的影响,指出人民币有条件地成为本地区潜在的"锚"货币,但现阶段这一功能只能通过保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稳定得以实现,人民币要想独立成为东亚区域性关键货币,取决于中国能否在某种程度上替代美国成为区域内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同时,现阶段东亚地区制度化的汇率合作应当缓行,但有必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汇率政策协调,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应当考虑区域合作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与特点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目标,预测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选择,进而给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实现资本项目有条件开放下经济内外均衡的关键,我国近年来汇率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都可以归结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权衡。基于此,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为视角,研究当前特定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选择之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关系,目的在于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汇率制度的安排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9.
周语洋 《中国外资》2009,(24):37-38
本文通过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与特点进行细致分析,明确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目标,预测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最终选择,进而给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任务,有效途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一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决定了该国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选择,进口替代模式需要保护性贸易政策和管制性汇率政策,出口导向模式需要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和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出口导向模式的成功案例,并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避步迈进自由贸易体制后,应当加强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但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我国利率非市场化以及外在非理性因素等影响使得本外币汇率政策在协调效应方面还有些不佳。要加强本外币汇率政策协调,就蓝须在以上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朱庆 《上海金融》2003,(3):14-16
以往人们选择汇率政策时,没有将货币替代列入考虑的范围。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替代两个层次及其各自具有的资产价格效应和价格传导效应,认为货币替代应是汇率政策选择需考虑的因素,并提出高度货币替代下汇率政策选择将陷入“货币替代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汇率稳定政策目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港元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偏离所导致的不稳定性,并用自然均衡汇率模型NATREX对港元1994-2007年均衡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偏离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一个广义的港元稳定机制,即在现有的联系汇率制度框架之内,允许港元汇率在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的更广区域内自由浮动,以求在维持联汇制的同时发挥汇率调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赵鑫 《西南金融》2012,(7):23-27
出口导向型经济是日本制造、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和中国崛起等这些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特色.在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的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水平形成了对比.这些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大多采取了先贬值后升值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干预手段,其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对比亚洲出口导向型国家在历次金融危机时期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情况及所采取的非常规汇率政策,并与我国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以期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其基本路径是:汇率政策决定于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决定于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出口导向模式的成功案例,其汇率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特 《上海金融》2008,(5):66-69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危机给金融市场带来进一步冲击的不利环境中,我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挑战。如何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确保我国的外汇储备安全,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汇率政策的调整与外汇储备规模变动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汇率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协调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1994年来经历了1994-1996年间和1998-200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以来,我国的汇率政策通过促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提高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来调节内部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汇率政策的成本效应将被放大,同时调节内部经济的有效性会被削弱。从中长期看,现行汇率政策的效率将不断降低,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存在着调整的必然。调整思路是寻求稳定汇率政策和弹性汇率政策的最佳结合,发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经济的职能,实现经济在内外均衡中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注重内部均衡的基础上,要更多关注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也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央行实行的偏紧的利率、汇率政策是合理的。长期来看,利率、汇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