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展,外部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国际贸易、劳动力成本和国际资本流动三个角度,对影响我国国内物价波动的国际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是国际市场价格接受者,进口贸易对国内生产价格影响较大,但对最终消费价格影响偏弱.国际劳动力供求因素对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整体劳动力成本影响不大.资本流动的影响较为复杂.最后,本文给出了应对国际因素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消费和投资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转移会显著提高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但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方式和异地转移方式的比较发现,就地转移会使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水平得以提高,但异地转移却对农户人均生活消费和人均居住支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两种转移方式对农户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易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带来劳动力增加等积极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会面临人口流出的问题,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体现在技术水平、区域资源、消费水平、产业发展等方面。本研究主要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吸引人才流入、减少人口流失的措施,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把目前的劳动力城市化模式称为“撇脂式流动”,即:年轻力壮、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精英”是外出务工的先行者,留在农村务农的是老人、小孩和妇女.从16周岁到55周岁的青壮年男性几乎没有在家务农的,青年女性外出“打工”的也越来越多.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劳务输出大市河南省周口市进行了调查,将“撇脂式”流动模式加以具体化,以评估其对农村消费的冲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佳颖 《现代金融》2023,(11):37-42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成为影响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分项消费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基本生活资料消费。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更明显。从影响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正向影响,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异质性劳动力对空间经济集聚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份间的2000~2014年的人口与生产的空间分布数据,验证了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空间经济格局的影响,最后得出应重视劳动力的异质性,并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7.
封面文章     
《甘肃金融》2011,(5):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劳动力流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普遍、最具影响力的现象之一,因此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就土地及土地制度安排在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不同功能,以及劳动力流动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对土地功能与土地制度安排的影响,来透视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效率,探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并且这一结果在更换模型估计方法与核心指标度量方法之后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北方地区家庭、低人力资本家庭以及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缘关系、父辈禀赋、外部身份与社会地位等维度下,劳动力流动对低社会网络农村家庭的金融脆弱性缓解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引入流动劳动力的异质性结构对传统人力资本溢出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城乡人力资本溢出、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构造收入函数,运用SVAR动态方法,VECM长短期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对城乡异质型流动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城乡人力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以及低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出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城乡流动人力资本中低技能型比重偏高,高技能型流动人力资本比重偏低,因此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成本主要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步伐不断加快,必将对其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包括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对工、农业产品及服务业的价格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增幅超过了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劳动力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原有的城乡分割、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劳动力流动的行为和方式,阻碍了城市化及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本文主要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个方面来分析目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以及社会保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具有空间倒"U"结构,其特征满足"威廉姆森"假说.进一步计算市场潜能的拐点值发现,在不同的空间权重下超过90%的样本位于拐点值左侧的递增区间,这表明市场潜能对本地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效应,且在东部地区表现突出,而在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在考虑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后,本地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虹吸效应"明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竞争",并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这种"空间竞争"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强烈,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邻近地区争夺劳动力资源的空间竞争有所减弱.最后,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市场潜能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集聚与公共服务机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通过集聚效应与公共服务效应可以有效吸引劳动力流入,扩大了地区劳动力存量规模,验证了之前的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3.
应征  李连庆 《时代金融》2013,(15):112-114
本文运用VAR模型的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选取山东省1986—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且变动具有同向性。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显示,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具有相互促进的正效应。方差分解则表明,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变化--以劳动力的流动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角度,对市场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模型表明,库兹涅茨倒U假说可能是成立的.在劳动力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早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可能会上升,一定时期后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国家干预、市场化进程本身也可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劳动力的有效配置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流动性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导致老年劳动参与率低、企业供款率高不利于其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劳动力的吸纳、劳动力跨统筹区域流动难。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16.
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顺义的地位和分量正是顺义今后努力的方向区域经济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劳动力的重新流动,而每次劳动力流动与资本的重新组合,又会成为区域经济新一轮的成长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就业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从汇率变动对就业的传导机制出发,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及历年数据发现,人民币升值会直接导致出口企业用工需求的下降,会导致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的流动,实现就业量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升值同样会通过FDI对不同产业用工需求及产业结构施加影响,改变不同产业的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深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劳动力的农村流向城市也给城市发展带来大量问题,如农民工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如何解决我国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外在不经济、环境恶劣、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结合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论等经济学理论,简要论述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的现状、问题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相关部门解决劳动力流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立软 《云南金融》2012,(7X):202-202
本文基于国外劳动力流动模型相关研究出发,探讨传统理论无法对当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异象"进行分析,在研究学者的基础上基于有限理性对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相关建议,为大中小企业、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国外劳动力流动模型相关研究出发,探讨传统理论无法对当前我国的劳动力流动"异象"进行分析,在研究学者的基础上基于有限理性对劳动力流动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相关建议,为大中小企业、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