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金融开放和区域金融风险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区域金融开放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开放水平和金融风险水平的省际差异悬殊,各省金融开放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各省金融开放水平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以各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为基础,在经济基础较弱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通过金融开放可以降低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在经济基础较好和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区域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带来的金融风险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由金融总量、结构和贡献率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金融非均衡性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差距,东部地区11个省(市、区)除海南省以外都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本文从区域差异分析的角度,通过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我们也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文章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利用二者的动态关系,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金融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改变金融服务结构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并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本挖掘法测算了2012~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水平,在此基础之上,首次较为全面地检验了政策推动、金融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四大类因素对各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分别对2012~2014年、2015~2017年两个时间段子样本,以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子样本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地方专门政策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变量,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稳定,且有赖于地方政策的实施;从时间上看,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策推动分别是2015年前后我国各地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2015年后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分区域看,由金融发展水平主导的、自下而上的绿色金融创新在东部地区更为活跃,而西部地区则更有赖于地方政策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金融发展通过减少企业融资成本,进而影响行业贸易的比较优势。本文选择区域高技术产业出口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出区域非国有企业贷款比重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同时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运用省际面板模型反映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2005年普惠金融概念被提出以来,快速发展普惠金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成为各个国家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日趋明显,因此分析中国普惠金融的空间分布及动态演进对促进金融稳定、提高区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普惠金融的空间分布和分布动态演进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提炼,最后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经济与金融的辩证关系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水平直接决定着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与优化水平,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金融生态环境与之相对应;同时,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程度,又反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质量与水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有着促进和催化作用;恶化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则起着阻碍与破坏作用。我国地域辽阔,人文地理、经济发展、历史沿革等因素差异性较大,金融生态环境也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区域金融理论是我国学者创举和推动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是区域金融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范方志、张立军f2003)把我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分别研究其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的结论.支大林、祝晓波(2004)拓展了范方志、张立军(2003)的研究,提出了开放条件下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理论模型.叶耀明、纪翠玲(2004)将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2~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面板回归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主要受到周边省区金融发展、自身经济水平和本区域内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科技创新几乎对区域金融发展没有任何作用,而对外开放则正在阻碍区域金融发展。如何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改变"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是发展区域金融时需要考虑的。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一个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要素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地区差异较显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要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人力资本对该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更好地推进中国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区域金融创新再次成为国家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此背景及研究意义下,结合金融地理学和金融创新两个要素,采用经济基础、金融业总体情况和主要金融行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金融创新能力呈现出梯形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罗超 《云南金融》2012,(9Z):39-40
伴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尤其是金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学者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所作的实证分析,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促进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蔡军  刘超 《上海金融》2012,(7):92-94,118
本文从需求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针对我国农村所存在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不匹配问题,提出了按照区域不同,建立不同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实现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使各区域在金融的支持下快速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超 《时代金融》2012,(26):39-40
伴随着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尤其是金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回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总结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论述了我国学者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所作的实证分析,得出较为统一的结论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促进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长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对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人类发展指数这一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指标,通过对2000~2013年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金融深化对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金融深化对我国总体和东部地区人类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但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而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