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君 《时代金融》2012,(18):130-132
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益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本文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判断的基础上,从"利润侵蚀工资"现象、税收增长和税负转嫁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和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基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分析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增加居民收入成了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不仅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  相似文献   

4.
“两个比重”与个人所得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却逐年提高。两类比重发展趋势的背离反映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和征管存在逆调节问题。而仅依靠调整工薪费用扣除标准无法彻底解决个人所得税的逆调节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个人所得税制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宏观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直接受到国民收入分配偏向企业部门及其影响下的储蓄率上升以及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下降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比重下降的劳动报酬份额萎缩,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偏好。尽管税收政策对居民负担具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发挥主要作用。应客观看待政府收入份额对于居民收入比重的影响作用,避免实践中对减税政策的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6.
关注     
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李仁健 《中国外资》2011,(16):43-4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却出现了严重失衡状态。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分析了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富"到"民富"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却出现了严重失衡状态.本文阐述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分析了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从"国富"到"民富"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再分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偏低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我国投资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重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从根本上看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阶段所特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造成的.工业化进程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以规则和程序为标志,是人的智能的扩展,知识是生产力的核心;生产方式是知识转化为智力劳动,进而"雇佣"其他生产要素而展开的高度社会化协作生产方式.这在根本上决定了物质资本分配被固定在一定比率,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的"以知为本"的价值分配方式.因此,充分做好工业化进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各方面准备,才能真正解决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1.
1.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财政政策探讨。 2.调整优化财政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 3.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4.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及工作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注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11月7日,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难产8年的收入分配方案,终于出台在即。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线是"提低、限高、扩中"。  相似文献   

14.
《时代金融》2012,(34):17-18
<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订。在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曾两次将方案上报国务院,但均未获通过。关于方案的基本框架和精神,李实表示,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  相似文献   

15.
质疑"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流观念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注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由政府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这一观念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事实,不适应我国基本社会关系重大变化的现实,是造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益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必须迅速、切实地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重不断下降”的不平衡现象,而财政政策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平衡的关联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在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特征进行分析后,全面解析引发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平衡的财政政策制度安排.针对财政政策制度供给不足,本文提出...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次会议把改善和调节的居民收入差距提上了日程,强调了改善民生解决差距问题在未来期间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房价高涨的市场形势,本文分析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和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主题。目前,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正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要使我国的广大中低收入者逐步转变为中等收入群体,以其消费能力为支撑,使我国逐步成为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并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转型,缩小贫富差距,奠定共同富裕的基础,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使消费真正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居民部门占比逐年下降,政府和企业部门占比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费与投资、国际收支、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三大失衡的形成机制,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失衡,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增加居民部门收入。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08年经过预算外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呈现出"政府过强、居民偏弱"的失衡格局,居民收入被政府与企业所挤占,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财税政策是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根据资金流量表所揭示的国民收入分配流程,结合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现状,从收入分配环节、居民收入来源、部门间收入流动三个方面分析了财税政策促进"民富"的作用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结构性减税、优化转移性支出、国企红利与土地出让金还利于民等方式来实现"民富"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