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传统的商业保险方式并不适合对地震巨灾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商业保险在地震巨灾面前显现出市场失灵。基于地震风险管理的公共物品属性,地震保险在我国不应完全依赖市场化的商业保险机,地震风险管理应发展成国家支持的政策性业务,使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中的国家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是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的集合体。在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过程中,国家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完善的立法和制度安排是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顺利进行的依据。法律应当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进行调整。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制度模式包括商业化运作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和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公私伙伴合作模式应是我国的理想选择。国家参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包括立法保障、充当最后保险人、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监督管理。我国应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设立国家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行农业巨灾债券,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巨灾的公共物品性质及我国地震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风险由于波及面广、灾害重大等特点使地震灾害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及非排他性,从而使其具有了公共灾害物品的属性;另一方面,与地震巨灾公共灾害物品属性对称的地震风险管理同样具有非常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属于公共管理范畴。我国的地震巨灾风险管理应该放在公共管理的框架内构建,政府应将地震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列为政策性保障措施,建立地震保险的保障基金,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单纯依靠政府和私人市场提供都存在较大弊端,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形成互补优势,提高效率,这已成为国际巨灾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以混合供给模式下的巨灾保险市场为对象,分析巨灾保险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集体和自治组织是公共物品供给的一个重要主体。本文探索了在政府与市场供给缺失的情况下公共物品的集体供给问题。由于公共物品的属性和集体组织自身的特点,公共物品集体供给面临着需求表达、搭便车、冲突解决机制以及费用分摊等问题。集体供给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城市公共物品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注意, 而城市公共物品却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进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 以实现城市居民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切实加强对于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 必将对国民经济发生重要的拉动作用。在此, 笔者从城市公共物品的理论界定、供给主体的选择、城市公共物品的效应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Web of Sciences收录的巨灾风险管理文献作为数据样本,首先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然后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绘制巨灾风险管理的科学知识图谱,图谱直观地表明了国际巨灾风险管理研究的研究路径、学科主题、研究热点等。基于此,本文研究认为,资本市场应该成为巨灾风险分散的主体,巨灾风险证券化是当今巨灾风险管理研究的热点和实践探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及其有效性进行论述,认为现有文献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微观机制和供给的技术性研究还欠缺,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巨灾债券旨在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移和分散巨灾保险的风险,有助于缓解财政资金救灾抗疫的压力,提升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偿付能力,实现保险风险管理工具的多元化。巨灾债券业务法律性质的明确,是探求其监管路径的前提。本文运用Pireno测试及Howey测试分别论证了巨灾债券业务的保险法属性与证券法属性,扫清其法律适用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在暂不存在专门监管机构时,可依据对应的法律属性明确监管主体及监管路径,进而助力我国抗疫抗灾事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物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农村公共物品的建设和优化,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但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其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单一、缺位和越位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曹倩  权锡鉴 《济南金融》2011,(12):75-79
农业巨灾保险的公共产品特性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得我国的保险法规、保险机构、财政支持和救助方式等方面与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亟待完善。为了加快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政府需要在法律制定、资金保障、保险市场拓展、运作模式、辅助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巨灾保险可负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元昊 《保险研究》2011,(10):77-85
本文对比研究了巨灾保险的三种可负担性定义,分别是参考法定义、规范性定义、有效需求定义,并对其划分办法在巨灾保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参考法定义简单直观但是划分结果却比较模糊,规范性定义和有效需求定义分别从收入分配和代表性群体的保险需求为划分依据定义可负担性,后两者结果比较精确且各有优劣。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结论更支持有效需...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几场罕见的大灾大难之后,巨灾风险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迫切要求国家尽快建立所谓的“完整制度”或“管理体系”,实现巨灾风险管理。这种想法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实践的分析,认为巨灾是目前人类难于应对和应对不了,而又不得不应对的一种自然灾害。无奈之下,人类可以有两个选择:一...  相似文献   

14.
森林保险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改革内容.已经成为集体林权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林业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森林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对于森林保险这一公共服务的需求差异性导致的“政府失灵”,决定了单一地由商业机构或政府来提供森林保险都存在弊端。所以,引入PPP模式,于适当的时机建立相对独立的“森林保险计划”,探索构建全国森林巨灾/大灾风险准备金支持下的、政府制定规则并进行监管和协助、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服务网络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经办、按省进行保费统筹的公私合营森林保险模式,有利于解决森林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巨灾风险可保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智  陈利 《保险研究》2011,(11):20-30
巨灾保险虽然一直未能真正踏上破冰之旅,但近年频发加剧的巨灾,使巨灾保险再次成为保险业的聚焦领域。巨灾风险可保性争论不休,业界徘徊不前,厘清巨灾风险的保险属性,可否引导市场参与巨灾风险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金融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推进,更是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巨灾风险具备可保性有其理...  相似文献   

16.
商业化、事前补偿的巨灾保险是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逐步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涵盖政府、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和潜在受灾者五个主体的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要考虑巨灾保险承保、保险公司巨灾风险转移和区分潜在客户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巨灾频发,巨灾保险潜在需求巨大,但由于成本过高、缺乏技术和相关法律制度等原因,巨灾保险供给严重不足。为扩大巨灾保险供给,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走政策性支持的商业化巨灾保险道路。通过建立强制性巨灾保险基金、发展再保险市场、完善相关立法和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等分散巨灾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灾害高风险区分布有大量中低收入群体,巨灾小额保险是使其避免因灾导致更深层贫困循环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强制性小额信贷附加的巨灾小额保险经验、自愿性小额信贷附加的巨灾小额保险经验、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特定补偿巨灾小额保险计划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中国指数型巨灾小额保险的初步构想,并对捐赠款、区域子基金、参数机制、交叉补贴及...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和政府财政补偿机制,从巨灾风险的属性、金融功能观、市场失灵三个方面阐述政府和市场双方结合对风险进行补偿的必要性,然后从效率角度比较了两种补偿方式各自具有的特点,同时指出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单独承担巨灾损失的补偿责任。最后讨论政府参与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责任边界,并提出了基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的整合性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e potential losses from catastrophes have led financial researchers to addre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to what extent is catastrophe risk being shared (insured) and is the allocation of catastrophe risk consistent with notions of optimal risk sharing? (2) if not, what market imperfections hinder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catastrophe risk? and (3) are there government policies or private market solu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a mor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catastrophe ris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es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