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虽然各方对最终损失的估计不同,但所估算的金额都是极其巨大的。直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2.
陈伟 《投资与理财》2014,(10):36-37
梳理2012年以来的信托违约风险事件,你会发现信托违约不是今天才有的。据统计,2012年以来,被报道出现违约风险的信托产品共有20款,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和资源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现状我国1984年首先开办个人住房贷款,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已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从2002年以来,居民个人购房贷款余额直线上升,至2006年底,居民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2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300亿元。目前,上海市在房价大幅下跌之后,已经出现个人购房贷款集体违约的情况。上海市2005年末个人住房贷款出现连续3个月以上违约户数达7869户,同比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开始,来自日本最大金融集团,包括瑞穗、三井住友、三菱银行以及日本央行(BankofJapan)在内的20余位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如何使用内部评级系统、采取不同方法以改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系列讨论。拥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外资银行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国外的研究成果亦被纳入讨论议题之中。讨论至今已举办了5次,该研究团队的秘书处——日本央行金融机构局的高级金融技术中心总结了5次讨论的要点、形成报告,在日本金融界公布,使金融机构能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借鉴。本报告只涉及信用风险管理,所发表观点仅代表专家个人,不代表专家所在机构。本刊得到日本银行金融机构局的同意,并翻译节选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本期刊载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中,美国外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于全球的投资者,这也就意味着,其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还可能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全球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已一年有余。一年来,美国金融机构深陷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事件时有发生,金融市场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全球投资者都在密切关注次贷危机的下一步走向,并期待着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在早先的一些研究中,比较乐观的投资人曾预计美国次贷危机正在逐步趋向缓和,美国经济也可能会在2008年底或2009年第一季度之后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不过,在经历了9月份的一系列变故后,人们发现,最糟糕的时刻可能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7,(13)
2014年-2016年期间,我国的债券违约事件迅猛增长。2016年,在国家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要求下,一系列产能过剩、抗风险较弱的企业出现了债券违约现象。本文选取了山东山水水泥集团这一典型案例,结合其财务状况,对其债券违约的过程、原因进行梳理,从完善债券市场机制、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风险应对能力方面提出我国企业防范债券违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20年,中资美元债市场在一年内先后遭遇境内外两轮风险冲击。2020年上半年,美元流动性危机冲击中资美元债市场,冲击覆盖到一级、二级两个市场。2020年下半年,境内公司债市场中一些信用违约事件出现跨市场传染现象,离岸美元债券的违约再次引发市场风险情绪上升,一级发行市场规模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住房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美国住房金融市场爆发了次贷危机,并且由此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在美国住房金融市场上,次级贷款合同违约仍然在发生,并且还出现了优级贷款违约率上升的现象。这种新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讨论优级贷款违约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的影响,甚至有些人开始担心它会不会像次级贷款危机一样引发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呢?  相似文献   

9.
2014年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的积聚可能引发债券市场流动性恶化。本文以2014―2019年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信用债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违约事件对债券流动性影响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违约事件在同一发行主体的债券之间具有流动性传染效应,当公司的某期债券出现违约时,公司其他未到期债券的流动性水平显著下降;违约事件对同行业其他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具有传染效应,当行业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时,行业内其他公司的债券流动性显著降低;违约事件爆发越密集或者违约事件越严重,对债券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越大,而且民营企业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国有企业债,低信用等级债受到的影响要大于高信用等级债;在市场密集爆发违约事件或出现较为严重的违约事件时期,宏观流动性增加能够改善债券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赵洋 《中国金融家》2014,(4):111-112
超日债违约了。 就在全国两会刚刚召开之际.中国债券市场上出现了被称为“里程碑事件”的债券违约案例。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11超目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爆发频率增加,且呈现出行业波及面趋广、由民企向国企蔓延、违约事件爆发频率增加等特点。后工业化时代,整体经济去杠杆、去泡沫、补短板的形式下,信用债市场的去杠杆、去产能任重道远。供给侧改革需要从宏观政策转向微观创新,政府着眼于企业,企业着眼于研发创新,债券市场的各个参与者都各司其职,信用债市场供给侧改革就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张波 《中国保险》2008,(11):31-35
由AIG事件谈起 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被美国政府接管,从而避免了迫在眉睫的破产危机.这一事件标志着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作为次贷市场外层环节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以下简称CDS)开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忧虑.CDS本是金融机构的信用避险工具,反倒酿成严重的市场稳定性风险,其中的过度投机和监管空白问题尤其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侯芳  初明 《济南金融》2004,(11):62-63
当前,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违约率较高、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影响了经办银行的工作积极性。本结合新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校园分期平台出现于2013年底,在随后的时间里迅速涌现了近百家同类型平台,而校园分期通过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被人们熟知和讨论,在经过了3年多的发展后,校园分期的市场已经产生了变化,本文以校园分期行业的"独角兽"企业"趣分期"为例,来对该行业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银行家》2014,(12)
正当前风险形势的特点目前,中国银行业正处于一个风险的爆发期或者说是与以往不一样的违约风险期,而这个判断可以从目前风险形势的几个特点来看出。第一,从企业规模特性来看,违约风险已经从小的企业蔓延到中型企业,甚至蔓延到了大型企业。根据数据分析,近一两年来小企业违约、中企业违约、大企业违约跟过往情况相比不太一样,以往我们认为不太容易违约的大企业现在也出现了违约事件。第二,从所有制性质来看,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6.
债券发行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这一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也渐渐成为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截止到2018年,我国债券规模总计达到47.7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6.9%。但2018年也是我国实质性债务集中爆发的一年。根据Wind资讯2018年违约债券数量达119支,总规模为1166.51亿元。就数量或规模而言,单2018年所发生的债务违约已超过前三年(2015-2017)的总和。在2015年之前,由于债券市场存在着"刚性兑付",所以并无实质的债务违约情况,但"11超日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情况,成为了首个实质性债券违约。同时这也预示了市场中信用风险正在加大,因此对有关债券违约原因的研究与预判也是有着充分必要的。通过对国内债券违约市场的整体分析以达到规避可能的债券违约风险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会财会》2015,(4):46-47
刚刚过去的马年,随着房地产、煤炭等市场进入调整周期,相关信托产品出现一波又一波的兑付风险乃至违约事件。信托产品已经告别"零风险高收益",回归"高风险高收益"。甄别风险、谨慎投资将成为羊年信托理财的关键词。据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有超过15家信托公司项目出现兑付危机,以中诚信托"诚至金开2号"集合信托计划、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5期6期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初开始,信托、债券、银行理财等多个金融细分领域都陆续出现了金融市场违约的个案或苗头,尤其是上海超日违约事件,打破了国内金融市场刚性兑付的"神话"。金融市场违约事件的出现,短期而言,可能会对金融市场构成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其整体风险可控,有利于金融体系完善和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刚性兑付"长期以来,国内金融市场基本保持着刚性兑付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的信用衍生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已试水起航,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深入,信用事件发生后其结算流程与结算效率将成为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案例对国际上信用事件拍卖结算机制的运作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该机制为低流动性下发现某交易标的的市场公允价值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建议可考虑借鉴此类方法并充分结合国内业务发展现状,适时推出国内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拍卖结算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开始,来自日本最大金融集团,包括瑞穗、三井住友、三菱银行以及日本央行(BankofJapan)在内的二十余位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如何使用内部评级系统、采取不同方法改善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系列讨论。拥有先进风险管理技术的外资银行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国外的研究成果亦在讨论议题之中。讨论至今已举办了5次,该研究团队的秘书处——日本央行金融机构局的高级金融技术中心总结了5次讨论的要点、形成报告,并在日本金融界公布,使金融机构能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借鉴。本报告只涉及信用风险管理,所发表观点只代表专家个人,不代表专家所在机构。本刊得到日本央行金融机构局的许可,翻译并节选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本刊分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