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保制度是维护社会底线公平、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国家治理机制。在低保制度变迁的历史中,低保最开始是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和利益受损群体的补偿,之后在政策实践中出现了制度异化和功能错位,甚至相互攀比。新常态下,低保制度也应当不忘初衷,托住底线,继续前行。建议如下:第一,坚持低标准,使低保制度回归本位;第二,警惕民粹主义,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民众福利预期回归理性;第三,多中心协同治理,多方主体合理归位。  相似文献   

2.
小额保险升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额保险是指按照保险经营原理运营,为城市和农村的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低保费、低保额、理赔简单的保险服务.界定小额保险的核心特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险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南岸区是一个老工业区,下岗失业工人较多,加之大量的失地农民转入城镇,低收入人群陡增。为了保障这部分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区财政局、区民政局狠抓了城市低保工作。2004年,全区享受低保362036人次,覆盖率7.95%;全年共支付低保金3536万元,比2003年减少239万元。扣除四季度提  相似文献   

5.
随着贫困研究的深入,"支出型贫困"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者们的关注。从基本消费支出的角度来看,"支出型贫困"就是某一群体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支出大于其可支配收入,基本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则可以定义为"支出贫困指数"。利用江苏省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低保"群体依旧需要特别关注,其支出贫困指数远高于1并且还存在小幅提高的趋势;边缘困难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其"支出贫困指数"略高于1,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等方法提高边缘困难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中高收入群体掌握了大量闲置资金,该群体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他们真实的理财需求是大众理财需求的风向标。本课题基于该群体收支结构调查其主要投资理财渠道,进一步掌握该群体真实的理财需求,提出对策,为我省中高收入群体理财渠道的合理选择及加速构建"橄榄型"社会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宣城市全力打造以低保救助、五保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优抚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主要内容,以慈善救助、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网络,促进了城乡社会救助均衡发展,初步织就了一张保障困难群体生活的全方位安全网。  相似文献   

8.
推进低保与就业联动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低保制度对保护社会低收入群体已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如硬币的两面,低保制度在解决了这些群体的“吃饭”问题之后,就存在一部分好逸恶劳的“懒汉”,也有部分权力者通过一定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如何有效地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就很有必要与就业制度联系起来,二者形成良性共振。为此,我们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之上,对该制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逐步调整现行低保救助标准;完善收入审核制度,对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低保者设定最长领取期限;调整低保制度的单一框架,确定分类施保原则;灵活运用低保制度附带的政策福利,使其成为促进就业的激励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视野下的农村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闻博 《金卡工程》2008,12(9):151-152
老年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弱视群体,不论是为国家的发展还是在抚育子女方面,都奉献了其自己毕生的精力.但是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重新调整中,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在其晚年生活中,各种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农村组织还没有充分发育并承担社会事务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0.
让低收入居民病有所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它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他特殊人群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其中,社会医疗救助对城镇低保人群起到了制度托底的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低保居民很难真正“病有所医”,与此同时,相当数量低保边缘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