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在反通货紧缩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央银行和各经济主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市场和相关政策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从而对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时代金融》2019,(3):2-5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环境明显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呼唤真正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必然促使货币政策功能的转换;增长动力机制转换的客观要求,必然促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凸显,要求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体系重构主要在于优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继续创新和优化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优化中介指标体系、重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当然,重构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不应囿于货币政策自身建设,必须推进相应的配套措施,而根本举措在于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支付体系监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付体系作为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核心,若其运作出现混乱,会引起资金流动不畅,进而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影响公众的信心和经济的正常运转。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支付体系,保证支付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对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维护金融业稳定运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支付清算体系是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金融顺畅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货币市场不健全、利率机制作用有限、金融机构改革不到位等问题的困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造成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阻和扭曲,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效果。要消除货币政策传导障碍,必须完善货币政策制度设计,完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存贷款计息方式,协调商业银行与各类利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中采用的工具,从传导主体方面论证中国货币政策微效的原因,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完善企业外部环境、提高公众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于洪波 《辽宁财税》2002,(10):18-2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股票市场在我国得到持续、迅速发展,成为目前发育程度最高的金融市场。这对我国构筑市场经济基础无疑是件好事,但同时也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出了挑战。探讨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对于选择货币政策并以此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金融创新不断涌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随之面临一些梗阻,如我国融资体系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货币政策传导偏重于数量型信贷渠道,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银行存贷款市场之间的利率传导不畅通等。为此,应采取健全利率走廊机制,稳步有序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发展和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打通货币市场与存贷款市场利率传导梗阻等措施,以实现"宽货币"转向"宽信用",提升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健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影响相关的经济变量来实现的.就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而言,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管制利率、包括居民和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的不成熟性等因素构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的制约.要提高货币政策效率,首先必须创造条件,疏导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直接决定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主要由运行基础、市场组织结构基础、政策配套基础等方面构成。畅通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传导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的理论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本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的理论分析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只着重分析了利率渠道和信用渠道,但是在金融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这种分析并未全面反映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倪加付 《时代金融》2013,(6):127-130
本文对相关主要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时讨论了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然后对我国近几年的利率政策和信贷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相关政策的有效性。最后本文对我国以后的货币金融市场改革取向和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煜 《中国金融》2001,(7):29-32
一、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现状  改革开放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 :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企业 ,基本上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 ,传导过程简单直接 ,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 ,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金融机构的发展 ,货币政策形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 ,货币市场尚未完全进入传导过程。进入 90年代以后 ,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 ,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 ,初步形成“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企业”的传导体系 ,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  相似文献   

15.
支付体系是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金融运行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基础设施。一个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的联系,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工具的创新,改善金融服务以及维护公众对货币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尚玉皇  赵芮  董青马 《金融研究》2021,487(1):13-30
现实经济环境中,货币政策操作受到金融市场及宏观经济信息的共同影响.如何基于混频大数据信息分析货币政策行为机制是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混频时变参数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MF-TVP-FAVAR)模型.基于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等多维度混频数据信息的实证结果表明:首先,MF-TVP-FAVAR模型在宏观金融混频数据中提取的金融形势指数(FCI)能较好地表征宏观经济先行趋势,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前瞻性信息.其次,混频TVP-FAVAR模型可以捕捉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的高频时变特征.与货币供应量相比,利率传导对产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利率传导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愈发畅通,而信贷传导机制因财政政策搭配等问题日渐受阻.再次,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到经济周期影响,无论产出效应还是价格效应,经济上行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比经济衰退时期更加通畅.价格型和数量型传导机制在经济下行时的作用效果均会减弱,但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最后,货币政策对FCI的冲击响应具有时变性,说明金融市场信息冲击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结构性的动态影响.货币当局制定尤其是微调货币政策时应及时评估金融市场信息冲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霞 《金融电子化》2010,(10):87-87
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基础,在充分发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金融市场联系等功能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随着支付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完善,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在宏观政策制订、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外汇管理体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局限性,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是中国货币政策长期面临的挑战,而外汇占款的攀升是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缺失,以及利率体系自身和相互之间传导机制的不畅,制约了中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梁东 《甘肃金融》2012,(7):30-33
国际上一般将支付结算体系称之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即包括一国(或地区)的支付、清算和结算机构和系统,支付结算工具,系统的经营者和参与机构,以及货币、证券、衍生产品等相关支付结算活动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和保持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与财政、货币政策相配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来自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导向、银行体制方面的原因,还与加入WTO后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密切相关.改善银行布局、强化政府扶植、规定贷款比例固然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局面,但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从政策上、机制上解决银行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问题,只有将中小企业融资机制的构建纳入财政、货币政策的轨道,建立转移支付体系、货币供求体系与小企业融资渠道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