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设银行是我国比较早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的银行之一,1999年8月,建设银行使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其后几年中,基于互联网、电信网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渠道成为建设银行树立品牌形象.拓展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由于具有传统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质性网上银行业务的已有超过60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展的战略对策。网上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境内开展实但是,我国的网上银行存在发展瓶颈,本文提出网上银行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银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银行业间竞争的加剧,各大银行为了更好地吸引顾客、降低成本,纷纷开通了网上银行。目前我国有12家银行总行正式开通网上银行,其中10家银行的对公业务实现了跨行功能,9家具有网上支付功能。另外,国内的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也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上银行的发展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有近十年的历史,但由于我国银行信息化基础薄弱,社会经济环境、银行业和网上银行自身缺陷以及立法、监管方面的原因,严重阻碍了网上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电子银行是指通过电子渠道提供的零售和小额银行产品或服务。电子银行主要包括电话银行、网络银行、ATM系统、POS系统、手机银行等渠道。其中网上银行是电子银行的一种主要形式。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尚处在萌芽阶段,发展较慢,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网上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品种,仅局限在帐户信息查询方面,转帐付款适用的范围仍极其有限,更没有涉及贷款、投资等方面;国内信用卡业务十分落后,仍主要是一种结算工具,严重地制约了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裴敏 《金融纵横》2002,(8):10-12,16
一、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网上银行交易形式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依赖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它所有的业务交易都依靠因特网进行;另一种是在现有的商业银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银行传统业务捆绑到因特网上,开设新的电子服务窗口,即所谓传统业务的外挂电子银行系统。目前我国大多数网上银行交易系统都属于后一种。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和引导我国网上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有效防范银行业务经营风险 ,保护银行客户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 6月 2 9日签署中国人民银行 2 0 0 1年第 6号令 ,发布《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上银行业务是指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实施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银行机构在我国境内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应在开办前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 ,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办。政策性银行、中资商业银行 (不包括城市商业银行 )、合资银行、外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 ,应由其总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健全网上银行立法,切实解决网上银行的签字与认证问题、交易证据问题,明确银行和客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等,是完善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监管的几个着重点。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与中国网上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上银行的迅猛发展,使全球金融市场和银行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网上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阐述,表明发展网上银行对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发展网上银行与银行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上银行(Intermet Banking)是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模式.现有的网上银行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虚拟的网上银行(A类),如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另一类是在传统银行的基础上发展,将银行业务拓展到互联网上来完成(B类)。前者是未来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后者是目前大多数网上银行所采取的模式?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属于B类。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技术与商业银行的结合,打开了传统银行的虚拟之门。网上银行较之传统银行的确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管理模式尚处于演变过程中。本对网上银行的发展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网上银行飞速发展,网上转账、网上投资理财、基金超市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并接受。但网上银行风险种类繁多、成因复杂,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银行管理层和金融消费者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研究和探讨。一、网上银行管理现状1.办理开户。目前大部分银行要求客户前往银行柜面申请办理网上银行业务,银行在为客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时,要求客户出示身份证明,并填写网上银行业务协议书。有的银行在为客户新开储蓄账户时,要求客户填写网上银行业务协议书,确认是否办理网上银行业务。部分银行保留了网上直接注册用户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网络技术应用于银行产生了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网上银行。与发达国家网上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较,我国网上银行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要想加快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就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健全网上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信用评价机制的建立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成立网上银行专业客户经理队伍,发展客户关系管理;加快网上银行产品创新开发和品牌意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4.
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比,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十一五"期间我国网上银行发展极为迅速.然而在网上银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同时,其产生的操作风险也愈为突出.本文从网上银行操作风险来源的角度,给出了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对网上行银行操作风险与传统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成因,进而提出"十二五"期间如何有效控制我国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银行业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微机时代和90年代营业网点电子化、大联网之后,目前已进入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为基本框架的电子银行时代。一、我国网上银行体系信用卡业务的现状1.网上银行的特征网上银行(InternetBanking),亦称网络银行(Net-workBanking),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网上银行借助互联网遍布全球的地理优势及其无间断运行、信息传递快捷方便的时间优势,突破传统银行的局限性,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实时的全新现代化服务。网上银行是与电子商务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金融电子化步伐日益加快,网上银行正以惊人的扩张速度向传统银行业发起冲击,我国的网络银行时代已经到来。笔者认为,在研讨如何发展网络银行的同时,应该未雨绸缪,重视对网上银行的监管,防患于未然。一、网上银行发展提出的挑战(一)网上银行发展对我国传统的监管方式提出挑战。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开办的银行服务系统,其特点一是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二是电子化,即银行使用的票据和单据全面电子化,如电子支票、电子汇票和电子收据等;三是全面使用电子货币…  相似文献   

17.
网上银行从组织形式上分类主要有三种:一是“鼠标+水泥”模式;二是以互联网为主的模式;三是纯互联网银行。从“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电子银行的定义来看,我国的网上银行都是“鼠标+水泥”模式,也就是网上银行业务依附于传统银行组织机构之上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8.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在互联网(Internet)网上建立站点,通过互联网的客户提供信息查询、对账、网上支付、资金转账、信贷、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更通俗地讲,网上银行就是银行在互联网上设立的虚拟银行柜台,传统的银行服务不再通过物理的银行分支机构来实现,而是借助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网上银行是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产物,金融业作为经济核心部门,其改革和发展一定要从长远目标考虑,以科技为创新动力,大力开发新型服务品种,走内涵式金融创新发展道路,确保我国金融业在国际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此环境中,以网络为依托的网上银行显示出强劲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作为国内银行业务新增长点的网上银行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定位为传统银行的网上渠道,没有形成特有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只有尽快确立我国网上银行的竞争战略,加快网上银行的发展步伐,国内商业银行才能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确立优势,从容应对挑战。本文通过对网上银行的四大竞争战略理论的介绍和分析,提出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20.
发展网上银行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其存在模式有两类,即传统银行的网络化和新型的网络银行。这是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银行计算机为主体,以银行自建的通信网络或公共互联网络为传输媒介,以企业或个人计算机为入网终端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银行服务系统。网上银行服务是由美国银行率先于 1995年 10月推出,至 1999年 12月仅美国就有 512家网上银行。《银行家》杂志 2000年 2月调查显示,欧洲网上银行服务网站已达 122个。我国商业银行从 1997年中国银行建立网站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