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是传统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但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金融性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偏离预设轨道,异化问题较为突出。农村信用社异化主要表现为股权异化,经营方式异化、经营目标的异化。法律是规制农村信用社异化的基本工具。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以乔正农村信用社异化现象,为三农问题破解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过多次变革,其合作金融性质已经异化.我国要重新培育农村合作金融,农民创造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启了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已历经60载的发展,然而始终没有形成成熟的制度框架、发展模式:发端于建国初期的农村合作金融,最终彻底异化为农村商业金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经过大起大落,最终在1999年被全部取缔;2006年开始兴起的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组织至今,艰难发展、问题频发。本文着眼于推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目前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社 )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几个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一、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坚持合作制是办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国外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践证明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偏离合作制原则 ,必然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应是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按照合作制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 ,才能有利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社"去合作化"的演变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其"去合作化"的成因,论述了政府主导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使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政府实现特定目标的重要工具,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动逐步背离合作金融特性,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不完善导致实质上的"去合作化","内部人控制"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化经营色彩越来越浓厚,是其走上"去合作化"道路的重要原因。当前,中国要规范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应认真吸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验教训,遵循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按照"熟人社会"的要求确定农村合作金融的经营地域;政府应尊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诉求,发挥好外部监管的作用,着力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遵循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特征和规律,稳步发展中国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国外金融发展权制度实践方式和特点,对国外制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在金融发展权制度实践中,重视农村地区、农业领域发展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特别是弱势金融消费者保护;并且,国家干预以及法律制度在金融发展权制度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结合我国金融发展权制度发展实际,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作为融通资金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世界性难题,合作金融体制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可行之举。而我国合作金融组织曾在20世纪初昙花一现;新中国农村信用社几经演变,合作金融属性已被异化,产权关系模糊,商业化日趋明显;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艰难,作用有限;农村民间金融中虽有合作金融组织形式,但缺乏规范性。至今,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仍然严重缺位。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国家启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农村合作金融自身经营管理不断规范和改进,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更加突现。农村合作金融内部审计作为农村合作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农村合作金融规范经营、合规运行、规避风险、提高效益所必备的监督机制,具有对监督机制再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谌赞雄 《武汉金融》2002,(11):15-18
正确认识和把握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问题 ,对于在当前进一步理清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路具有全局和先导意义。本文认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出现的追求盈利、商业化经营以及股份制管理倾向等与“合作制”原则背离的异化现象 ,都是其为了适应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作出的符合经济规律的自我调整。同时指出 ,是否坚持“合作制”并不构成衡量服务“三农”有效性的必然前提 ,并建议将重点放在对农村经济和金融问题的一揽子改革上 ,通盘考虑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继权 《重庆金融》2001,(4):31-31,44
199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意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维护和反映信用社的合法权益。而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农村合作金融行业管理体制并未理顺。一方面,县级信用联社负责基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县级联社以上由人民银行直接管理。这种行业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行政隶属关系,必须导致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混乱,并加深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观念的淡化、民主管理的弱化和为农服务宗旨的异化。有鉴于此,必须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应以中央银行实施监督管理为主系,以农村全金融行业自律管理为配套,以农信社内部控制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外部监管为补充。这种“四位一体”的合作金融监管新体制,是在我国当前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不成熟、不规范状况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目前,各地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迅速,形式多样.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深入剖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探索当前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重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而且还存在业务范围狭窄,运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合作金融应有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致使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本文在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的同时,提出了重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起,新一轮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已进行10年之久,这其间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合作金融渐渐变得不再具有合作的性质。针对这种状况,不少学者提出将异化的合作金融回归,也有的学者主张将现有合作金融彻底商业化,再重新建立符合真正合作性质的合作金融。无论采取异化回归的方式,还是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在重新制定合作金融顶层设计时,遵循合作的本质是十分必要的。由此线索展开论述,探讨合作的真正内涵和合作组织及行为建立的动机及引致的原则,为合作金融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外资入股农村合作金融近年来呈现出迅速发展态势,而金融危机下中国稳定的国内经济以及对"三农"的政策倾斜更为外资进驻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提供良好契机.通过规范农村合作金融的主体法律制度、社区化发展制度、风险转移补偿制度、系统与集中监管制度吸引外资入股农村合作金融,能够充分利用国际金融资本的良好信誉和先进管理理念,并利用其资金优势带动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底农村资金互助社合法化文件的出台和2007年8月农村信用社第一阶段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人"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严重路径依赖;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信社制度变异及其动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广文 《银行家》2006,(2):116-119
针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非农化”和业务发展上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199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做出了“按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社”、“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的制度变迁选择。从21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展开了合作金融是否符合国情的讨论,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从农村信用祉产生到1957年曾有过短暂的合作制发展时期,1958年“大跃进”以后就再也没有坚持过合作制原则;二是从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合作制;三是认为我国还不具备合作金融发展的前提条件,必须培育“合作”的经济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在主客观条件成熟的条件下,发展我国的合作金融事业。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信用社设立的初衷的确是要按照合作金融模式运转,但是50多年来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变迁,特别是农村信用社体制变迁,似乎并不尽人意,并没有导致能够满足农村需求的农村金融供给机制的产生。农村金融从而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那么,为什么又出现了后来对其合作性的认定?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出现了异化?异化的动因何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结合50多年来改革的轨迹,对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与机制进行系统性回顾才可能明了。本文试图就此探究正规合作金融在中国陨落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接着,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与梳理,然后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崭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做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本文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对农村合作金融存量与增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并揭示其深层原因;接着,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并进行理论归纳与梳理,然后把这些经验与理论迁移至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崭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最后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有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赢利性。生产合作与信用合作、保险合作等业务不可分离,因此专业合作社应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近10年来,农村合作金融的新政不少但均不尽如人意,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存在障碍,缺乏自由、合作和公平等理念,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尝试提出解决农村合作金融存在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