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事不再罚"是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处罚适用原则之一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其具体内涵、定义依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为"对违法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行政罚款的行政处罚".这一原则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处罚机关滥用职权对相对人同一违法行为以同一事实理由处以几次行政处罚,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处于被管理地位的相对人法定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的行政侵犯,进而体现法律制度与行政管理的可预见性与稳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行政处罚一项公认的理论原则,它由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演变而来,在《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得到了体现,其立法目的是防止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依据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体现过罚相当,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更好地  相似文献   

3.
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行政刑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务执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查处税务违法行为,对违反税法的行为给予相对应的处罚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税务行政处罚和税务行政刑罚.适用正确处罚方式是税法中法定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正确的适用这两种处罚,必须搞清楚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聂敏 《税收征纳》2013,(5):20-21
案情介绍A县国税局针对甲公司所作出的税务处罚,没有听取该公司的陈述、申辩,被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予以撤销。B县国税局针对乙公司所作出的税务处罚,因法定举证期限内未向复议机关提交证据,被法院以未能举证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由予以撤销。同时,法院还判决上述税务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判决生效后,A、B县国税局均针对同一事实以相同理  相似文献   

5.
一、概念的界定(一)会计行政处罚。会计行政处罚是指财政部门为了纠正会计违法行为,有效实施会计行政监督,依法对违法主体违反会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法律制裁的措施。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有关行政处罚的规定,会计行政处罚主要涉及到声誉罚、财产  相似文献   

6.
胡建斌 《广东财政》2001,(10):20-21
实行依法行政,就是在国家行政管理领域实现法治化,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行政管理,不得任意行政。简而言之,就是行政机关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各级行政机关实篱行政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亚 《湖南地税》2008,(3):40-40
不予处罚是指有违法行为,但不予处罚。《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六条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8.
《财政监督》2006,(4):57-58
第一条 为了规范财政检查工作,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有效实施财政检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一、完善税收立法制度.实行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源自英国1629年的《权利请愿书》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税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征税必须先立法,税法要素必须由法律明确;征税机关依法征税,无征税自由裁量权;纳税人有权获得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等。税收法定化是市场经济法治对税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事不再罚”亦称“一事不二罚”,它源于行政处罚中的“过罚相当”原则,具体指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不能给予多次处罚。行政处罚以惩戒为目的,这一个违法行为实施了处罚,就已达到了片戒目的,如果再对其处罚,有失公允。税务行政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样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税务行政处罚中正确把握“一事不再罚”原则,对于充分保护纳税人的权益,体现税收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新《税收征管法》的实施加强了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一事不再罚”原则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现结合新《税收征管法》将“一事不再罚”原则在税务行政处罚中的运用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的行政制裁;刑罚则是立法机关在刑法中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人的、剥夺或限制其权益的刑事制裁。由于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不同,与刑事法律相比较,行政法律在处罚裁量权方面往往存在更大的自主空间。  相似文献   

12.
申兵 《理财》2005,(2):78-79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自本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警示那些财政违法的单位和个人:违反财政法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即单位财政违法,相关责任人同样挨板子;非国有单位和个人有财政违法行为也将受到处罚。单位和个人有隐瞒应当上缴或截留代收财政收入,私设小金库等财政违法行为,单位将受到最高10万元的罚款,个人有伪造、变造、买卖财政收入票据等违法行为也将受到最高2万元以下罚款,个人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可受到降级甚至撤职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3.
韩宁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4):97-106
政府合同管理立法方兴未艾,不少地方政府使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对政府合同管理活动加以调整。作为一个规范概念而非学理概念,政府合同同时包括缔结主体一方为行政机关的民事合同以及一般学理意义上的行政协议。行政机关之所以要对不具有同质性的民事合同与行政协议统一管理,乃是出于回应行政任务的需求,同时也标志着行政机关开始具有监管者、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政府合同管理主要体现为内部行政活动,但仍然要遵循依法行政原则。在政府合同管理过程中,需兼顾管理活动的合法性与作为管理对象的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并同时受行政法律规范与民事法律规范的羁束。  相似文献   

14.
税务听证是指税务机关在对当事人某些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按照一定的形式听取调查人员和当事人意见,从而使税务机关最终作出的处罚决定更加公正、合理的一项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行政程序法中大都规定了听证制度适用的范围,这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传统行政法上以行政效率优先的行政法原则,确立了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则。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听证制度建立较晚,直到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正式实施,才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听证制度的建立和实行。该项法律制度建立几年来,由于我国公民和法人组织的法律意识较弱,在遇到行政处罚时,要求举行听证的较少,从而使该项法律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税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公民和法人组织的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在对待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时要求举行听证的行为将会逐渐增多,为举行听证会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程序内容,现就如何搞好税务听证工作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高先维 《金卡工程》2009,13(5):58-58
本文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入手,着重考察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存在依据,着力探寻讨论了行政合理性原则作为当代行政法基本原则,对于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从真正意义上落实行政法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这一基本问题,行政法学界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着重对行政法律责任归责原则的涵义与意义做些探讨,在对目前的主要法学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理出一个基本的思路,以期对法律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曹琳 《金卡工程》2009,13(5):59-59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维护政府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性、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将信赖保护原则规范一般授益性行政行为上升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相并列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邱闯 《中国传媒科技》2015,(3):65-66,11
中国可以在对PPP立法同时,借鉴英国的PF2标准合同中保护公共利益的经验,完善我国的PPP标准化合同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于PPP项目采取了不同的规范路径,许多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单独的行政法律来约束PPP项目。例如,当事人之间的PPP协议不能违反行政法律所规定的基本原则。法律会规定关于PPP的许多权利,比如政府作为发包人享有单方面取消合同的权利,运营费用出现不可预见的增  相似文献   

19.
姜斐斐 《金卡工程》2009,13(11):68-69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而行政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又是听证制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得出了听证笔录应是行政决定唯一依据的结论,而我国相关法律缺乏对行政听证笔录效力的完善规定。随着人们程序理念的不断增强和程序法治化进程的日益推进,我国应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使听证笔录成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促进听证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有效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全小莲 《云南金融》2012,(4Z):12-13
在美国的知识产权受到来自外国的商品和人的侵害时,美国关税法案的337条款可以对国内知识产权人进行救济。337条款的制度设计因为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所以在WTO法律框架下被认为是非正义的条款,但是在它又因为具备了国内法上的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而得到行政法治理论的支持。这也是美国337条款饱受诟病却至今生效的原因。WTO当中发生的系列337条款案表明:只要将国民待遇原则与行政法治的矛盾通过适当的方法予以化解,中国也可以合法地违反WTO国民待遇原则,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