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一员,中国很难独身其外。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如何?我们要如何应对?笔者试图从这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形成的原因,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全面显现。主要表现为: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投资萎缩,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等。本文提出了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对策,如努力扩大内需以对冲外需骤减带来的压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等。  相似文献   

5.
在本次次贷危机中,美国的房市和股市资产价格大幅度缩水,使人们手中的财富减少,影响到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消费市场.一旦消费不足,一方面减少进口,通过国际贸易影响到与本国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又通过这些国家传递到另外一些国家;另一方面,本国投资减少,经济下滑,而经济下滑又将导致收入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也受到波及,中国亦无法独善其身。基于当前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文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危机对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就如何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勇 《国际融资》2008,(12):30-32
美国次贷危机正逐步演化成“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何影响呢?有种侥幸的观点认为,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仅仅是外汇储备的缩水和金融机构投资美国次级债的损失,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很小或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使中国经济在本次危机中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美国金融危机正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金融风险积聚和释放对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我们在认清此次危机深层次原因的同时,更应理性地吸取当前危机爆发的经验教训,正确对待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思佳 《金卡工程》2010,14(4):254-254,244
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而引起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经济动荡与金融危机已经屡见不鲜。尤其是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探讨如何认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如何发展虚拟经济,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在现有的虚拟经济理论基础上,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虚拟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并对我国如何发展虚拟经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是金融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它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的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并不在于资产证券化本身,而是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市场约束力下降,相关市场主体违背了“注重风险控制”的原则。与美国不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是金融创新不足,且结构畸形,导致金融体系运作的效率较低,已经难以满足国内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不应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进程,但需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加快监管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证券化阶段.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美国金融制度的改变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特征是借款者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和抵押贷款坏账高涨,金融机构濒临破产.直接导致此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房价泡沫的破灭和利率上升.掠夺性放贷和监管缺位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对经济金融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贷危机及其带给人们的警示和启迪将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经济金融制度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将推动金融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发展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并将对信用评级和公允价值会计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下美国和全球股市之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用NADCC-EGARCH模型研究了次贷危机影响下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反应,并捕捉到欧亚五个股市同美国股市联动关系的变化过程。实证显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股票市场不同程度的动荡,出现熊市迹象。美国同全球股市间的联动关系在危机扩散后存在结构性变化,且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与美国市场的联动关系受美国股市负面消息的影响较大。中国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国内股票市场结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政党政治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标志着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全面暴露,进而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6.
2008年9月,次贷危机高潮迭起,引发了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行动,以缓解这场金融大震荡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那么,次贷危机新风暴到底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又该如何应对?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并指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弓 《国际融资》2008,(3):24-25
本文认为:随着固定汇率机制越来越被浮动汇率机制所替代,以及跨国投资与商务活动的增多,一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越来越小。无论是利率调整还是货币供给量变动,都不能再无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以及他国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We use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to examine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high and the low price tiers during the latest housing market boom and bust. For 118 of the 364 US statistical areas analyzed, the tiered price indexes are bound by a long-run relationship. In general, low tier homes appreciated more than high tier home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periods of high volatility, however, low tier homes appreciated more during the boom and lost more value during the bust of the market. We find a shift in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during the bubble —the cointegration parameter that ties the tiers together is greater in absolute value during the bubble period compared to the periods of more moderate appreciation and depreciation rates. Moreover, the shift in the long-run equilibrium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subprime originations across housing markets. We also find that short run price dynamics is driven by momentum in both segments of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信贷挑战金融行业的竞争并加快金融创新,次级债是金融机构在追逐利润前提下的资产证券化产物,然而资产证券化放大金融风险。有效性冲突是现代金融风险的一个新特征,它挑战现有金融监管方式,金融监管不能适应创新需要使得次级债风波重创美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其根源则是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这些因素决定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区别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