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结构调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任务,而产业结构优化则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首要任务,对于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一国资源供应量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力量。而政府税收政策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在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形成、发展和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以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第二产业对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和库茨列茨的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江苏省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省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常吉波 《时代金融》2014,(6Z):79-79
本文以山东省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以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是地区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不断演进,并且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增长。文章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对安徽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产业结构系数为切入点,构建规范分析模型,对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安徽省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较低,第一、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产业结构优化的速度较慢,表现出典型的"二元产业结构"特征;同时,产业结构优化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6.
用扩展的Feder模型分析我国2002~2011年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差异,结果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大,整个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高于非出口部门,各出口产品部门和不同贸易方式的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都不高于非出口部门。不同的出口产品部门和贸易方式不同的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差异。因此,要坚持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战略,坚持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逐步完善对外贸易的政策和机制,使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平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整体趋势,明显地从“一、二、三”向“二、三、一”转变,但产业结构偏差问题仍然突出,与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关于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及劳动力供给、资金供给、技术供给等,而适当的税收政策也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杨威 《时代金融》2013,(27):116-117
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完善,是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企业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提高当前经济增长和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的先决条件。本文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发现,在充分研究了我国产业调整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是企业产业结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同时,需要提倡激励技术创新,本文在充分分析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信贷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而信贷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具体阐述了信贷在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的作用下,通过需求结构的提升和供给结构的变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相应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与之协调的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信贷支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因素,从政府、银行、企业、环境四个角度,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信贷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涛 《投资与合作》2011,(11):52-52
现代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增长,而产业结构调整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立导产业升级是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要相互适应是相互促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储一 《中国外资》2008,(12):224-2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构建了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模型,并使用1995-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口老龄化能够从劳动力供给和人们消费需求两方面促使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配合方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又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与之相伴的是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升级。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就会看到,尽管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问题还十分的突出。如今,我国已进入了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别的国家,都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因此今后的一段时间,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必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4.
李燕华 《时代金融》2013,(36):136-13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内部的经济增长和外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都要求产业结构做出相应调整。而一国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与该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密切相关,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经济增长又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对产业结构变迁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之间进行系统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为研究对象,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重点依赖于投资拉动与资源型商品价格的推进,整体发展水平显著较低。尤其是内蒙古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一、发展不充分,自主创新力弱,产业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不高。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巨大变换,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无法继续实行。目前,内蒙古的经济急需转变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内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使经济快速增长,对完成经济可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此,本文立足内蒙古实际状况,综合整理全区产业机构发展必要性与面临的障碍,根据内蒙古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提升,贯彻落实全区"8337"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了优化内蒙古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各地经济工作的中心。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并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性途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各地经济工作的中心。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现状,并针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一般性途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金融支持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制为理论基础,探讨了黑龙江省金融发展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税收增长方式、税收收入结构、税种结构和税负结构都影响一国经济结构,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建议通过对税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及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然会参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产业结构形成互动。那么,对于以单个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无锡市,金融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本文首先基于1990-200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Co-integration)分析和格兰杰因果(Granger Causality)检验等方法,对无锡市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进而从无锡市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加以详细剖析,最后根据"十一五"期间无锡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定位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