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弊端分析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趋势要求我国金融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全球竞争促进了金融业的变化,使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更加明显。受国际趋势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出现与国际金融一体化趋势不适应之处。  相似文献   

2.
试析金融企业上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银行上市预示着中国金融企业上市大幕正在徐徐展开,中国证券市场将真正出现名副其实的金融板块. 一、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共有7家,如果考虑间接控股证券公司的上市公司,那么共8家金融类上市企业:银行三家,即深发展、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证券公司两家,即宏源证券和数码网络,宏源证券2000年3月才改组成证券公司,数码网络之所以可以归为证券类上市公司,主要因为数码网络公司拥有青海证券93%的股权,因此数码网络可以视为青海证券借以上市的壳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借助上市这种途径进行集资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而上市集资需要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有深入的了解,那样投资者才可以放心的把资金投入到上市公司中,同时,这些信息的规范与否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也有一定影响,所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对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以及资产市场稳定有很重大的意义。因此,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规范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指出了一些信息披露中的问题;接着,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资本成本是决定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掌握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这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分析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得出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以及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进而为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14日,中注协以"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防范"为主题,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当面约谈,就事务所承接的部分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中注协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业监管规范不断增强,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2014年,上市银行盈利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整体承压,同业业务规模增大、创新频繁,我国银行业面临业绩下滑和业务转型的  相似文献   

6.
胡超 《财会学习》2018,(2):235-236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及创业浪潮汹涌,公司上市金融股权融资变得越来越常见.但我国金融市场的法规制度建设落后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肆意蔓延,对资本市场以及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主要运作模式,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相关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上市银行双重审计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顺永 《新金融》2003,(4):12-14
一、上市银行审计制度的变迁及现状 2000年之前,上市银行遵循证券法规的要求,执行与上市公司(A股)相同的审计制度,即由国内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审计.2000年11月14日,中国证监会首次发布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特别规定,对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类上市企业及拟上市企业提出了等同于B股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金融类上市公司监管现状分析(一)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金融类上市公司是兼具上市公司和金融行业属性的特殊市场主体,受到来自不同国家机构或自律主体的法律规范约束。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金融类上市公司这样一个特殊行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尽管金融类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其他行业处于前列,但是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外部环境对金融类上市企业的影响,制度建设不健全等。作者总结了以往的研究,归纳出目前金融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金融类上市公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金融类上市公司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上市公司不仅面临国内同业竞争,而且面临国际银团竞争。本文从金融上市公司现状出发,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其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融乃“百业之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金融企业却一直为数不多。目前,上海深圳两地虽然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但是金融类上市企业却只有屈指可数的七家,即三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两家信托投资公司(陕国投、鞍山信托),一家证券公司(宏源证券),及一家金融参股公司(爱建股份),仅仅占目前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总数(A股)与0.6%,其股票总市值仅仅占全部上市股票总市值的1.3%左右。这与我国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金融投资活动十分普遍,这一行为极大地增加了公司估值的复杂性。当投资者存在有限注意时,金融投资收益很可能引起系统性的估值偏误。本文以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金融投资收益对股票长期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倾向于高估金融投资盈利较高的股票,低估没有金融投资收益(金融投资亏损)的股票,构造对冲组合的超额回报高达每年12%。进一步地,这一估值偏误与投资者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错误地选择估值基准以及忽视隐含信息相关。本文的发现对理解市场有效性、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以及影子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1-2009年审计收费数据,比较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变化情况,实证检验了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公司资产规模、双重审计是审计收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进一步,我们发现在07年双重审计取消以后,金融类公司审计收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公司资产规模。另外,"四大"、地区经济收入水平、审计任期也与审计收费显著相关。从行业分类回归来看,金融业内不同行业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金融类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不断的深入,金融产品也不断创新.但随着金融市场的风险问题日渐突出,金融类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威胁,尤其是近年来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为金融企业的财务内控建设敲响了警钟.本文针对金融类企业的财务内控展开分析,提出问题并思考对策,为进一步的完善市场环境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行为金融学及过度自信理论为背景,利用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我国主板市场金融板块股2010~2012年的经验证据进行汇总,借鉴并改进Jones模型对我国金融类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测度,为管理者非理性角度研究金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新思路。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金融类企业高管存在过度自信,针对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盈余管理操控程度不大。相关部门应制定有效政策方案,发挥盈余管理的作用,提升金融类企业业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有7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在深、沪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为有效地揭露金融风险,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要求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需分别经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因为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依据的会计准则不同,两者的审计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研究分析这些差异是否合理,我国金融企业会计改革是否在缩小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整体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进行分析,并以银行业作为子样本进行具体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形式单一且基本上与经营业绩相联系,为此,应对银行业的高管薪酬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新闻纵横     
《金卡工程》2012,(8):7-12
●金融IC卡上市日期渐近多家公司竞逐300亿市场随着央行要求IC卡明年元旦全面上市的日期越来越近,数量庞大的金融IC卡迁移市场,使得相关上市公司备受关注。业内预测,按一张金融IC卡成本为25元左右测算,仅金融IC卡迁移一项,就将直接创造约300亿元的市场。央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是,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4500多万张,而我国现有银行卡量高达20多亿张,因此,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9.
晚近,发端于美国的上市公司管理者控股收购(Management Buyout,缩写为MBO)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上市公司MBO实质是市场经济对效率最大化追求的必然产物,其不仅有利于实现产权结构调整,同时还可以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管理人员等,尤其对于急需明晰产权与减退国有股的国内上市公司,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国内上市公司MBO运作的制度框架障碍重重,中国证监会颁布并于2002年12月1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仍未解决其根本.针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MBO的制度障碍与法律监管展开评析,为上市公司MBO运作及立法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股市在2015年的跌宕起伏,经历了第九次IPO暂停重启,一定因素上是因为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不容乐观。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盈利能力波动给投资者带来风险,而且也不利于股票交易市场稳定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后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综合分析得出上市后几年较上市前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下降成为越来越普遍现象。本文选取了三个创业板上市样本公司前后的盈利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公司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完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