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有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就不曾中断过。文章结合"夏草"事件披露的十大涉嫌报表粉饰上市公司,就具体财务舞弊特征进行阐述。将财务舞弊特征具体分为生产销售、财务管理和会计政策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期通过财务报表发现舞弊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2003~2007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呈"U"型关系;董事会持股比例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公司领导权结构和董事会稳定性与财务舞弊负相关;董事会会议频度对财务舞弊的抑制作用在逐步加强;独立董事比例和审计委员会与财务舞弊不存在相关性。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董事会构成和所有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变量,研究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发生财务舞弊与未发生财务舞弊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比例不存在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11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为财务舞弊公司,并对每个财务舞弊公司进行配对,利用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年至年现金流量数据,在逻辑回归分析基础上进行模型构建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得出舞弊者只要有舞弊机会,且经过积极准备并认为事后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时,他们就会舞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其长期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选择2000~2011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被处罚的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122家,共计237个统计样本,从行业特征、舞弊类型、舞弊并发性和持续性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进行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多集中于制造业,在舞弊类型上以推迟披露为主并具有并发性,在舞弊时间上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饱受诟病,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错误决策造成损失,而且导致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有效识别财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三张报表为主线,发现财务舞弊的高危区,识别企业财务舞弊,提高财务信息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发挥财务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财务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公司的内、外部财务治理结构包括管理当局、董事会、监事会、注册会计师等各方面,他们都对财务报告的生成与披露产生影响。因此,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措施应从分析公司相关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与制衡功能出发,改变其中的薄弱环节,强化相关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自资本市场建立以来也如影随形的出现,本文从董事会特征出发,研究其对财务舞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某些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财务报表舞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资本市场上,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因此,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加大对财务舞弊的重视力度。本文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特征等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提出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财务舞弊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措施,以求解决财务舞弊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主板上的银广夏财务舞弊案,到中小板上的绿大地案,再到创业板上的万福生科,由此看出财务舞弊在证券市场上处处可见。因此,有人甚至认为这只是一小部分被发现的财务舞弊案,大量有待揭露,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回顾了万福生科财务舞弊事件,并从财务舞弊原因方面深入研究,探讨了舞弊的手段,提出规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gender diversity in fraud commission and detection with a view to identifying whether companies with more female corporate leaders are less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Using a bivariate probit model, the role of female corporate leaders in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commission and detection is examined for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8. The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corporate leaders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fraud detection, thus reducing firms’ propensity to engage in fraud. The finding confirms that women are risk averse and more committed to ethical practices than men in corporate leadership positions. Moreover, this impact of gender diversity is contingent upon the nature of ultimate controllers of listed companies: more female representation in top leadership roles can mitigate fraud commission or detect fraud effectively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but no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ddition, the recent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initiated by Chinese President Jinping Xi is a powerful form of public governance. Female corporate leaders play a more positive role in mitigating fraud commission and detecting fraud commission in the post-campaign period than in the pre-campaign period.  相似文献   

12.
Using a sample of listed Chinese companies during 2010–2019, we examine whether corporate renaming is associated with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We find that companies that change their corporate names without making underlying changes to business fundamentals are more likely to commit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renam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fraud is more pronounced for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ompanies with a low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There is further evidence that corporate renaming is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disclosure-related fraud (e.g., failure to disclose or delayed disclosure) and that the likelihood of fraudulent behavior increases with the frequency of corporate renaming. Overall,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 evidence of a new red flag for regulators and investors investigating financial fraud. This study is timely and ha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market regulators hoping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emerging capital market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weak and opaque.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被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舞弊公司及未舞弊公司为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扮演监督者还是跟随者角色。研究发现,从公司舞弊前一季度到后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并未减持舞弊公司股份,不具备舞弊预测与识别能力;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利用分析师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容易被舞弊公司误导,而分析师评级则有助于减轻机构投资者被误导程度。结果表明,目前机构投资者更多扮演着跟随分析师的消极角色而非有效监督者的积极角色,分析师评级具有一定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本文选取2000—2009年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配对非舞弊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Logistic回归,对描述三角形理论的25个指标研究发现,两类公司之间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流量、外部董事比例等指标描述的压力和机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各指标与舞弊可能性的相关关系表明,压力越大、机会越多,舞弊可能性越大。由此建立的识别模型正确识别率达到93.7%,有助于人们识别舞弊,帮助上市公司发现舞弊根源。  相似文献   

15.
证券法此次修订大幅提高了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戒力度,并新增域外效力条款,将证券法管辖范围延伸至境外发行和交易活动。对于中概股财务造假,管辖权的主张应在遵守国际礼让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境内市场和投资者利益受影响程度审慎为之。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发行上市企业质量的关键还是在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要提高民事和刑事追责力度,积极推进退市市场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对资本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掣肘已久。以2003~2012年我国沪深 A 股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样本,依据“舞弊钻石”理论和现有文献提取舞弊识别指标,基于案例推理思想构建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研究发现,较之于非舞弊公司,舞弊公司通常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和偿债压力,成长能力更弱,事务所变更现象更为普遍,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基于仿兰氏距离的案例推理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识别总正确率为66.7%。  相似文献   

17.
在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审计舞弊屡有发生,早期的“中天勤-银广夏”案件和近期刚被查处的“中磊-万福生科”案件都严重影响了审计公信力.也损害了投资者支资本市场的信心,导致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处于熊市状态.本文阐述了上市公司审计舞弊及其危害性,基于注册会计师法律道德及会计师事务所产权维度分析了法律风险偏低、职业道德失范、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不合理是导上市审计舞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产权等治理审计舞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郦金梁  吴谣  雷曜  黄燕婷 《金融研究》2015,482(8):149-168
2000-2017年,3434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中的47.79%至少有一次违规记录,每年平均有17%的公司违规,而监管机构平均需要2.7年查证并通告违规行为。我们用当年数据构建递延所得税异动指标,可有效预判违规,并发现监管机构未能识别这一指标的警示作用,实际激励了违规公司通过操纵递延所得税提高财务指标以规避稽查。进一步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违规事件实现样本外精准判别。本文揭示了A股公司大面积违规而稽查过程冗长迟缓这一重要现象,并分析了违规机制,指出了所得税数据在稽查违规中可以发挥的预警作用,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预警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11—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间的高管连锁作为同业监督的渠道,检验了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业监督能有效抑制目标公司违规倾向,且这一影响当且仅当连锁公司是同业公司时存在;(2)同业竞争是同业监督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低和行业增长率低的行业中,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强;(3)目标公司的政治关联会瓦解同业监督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4)区分违规行为类型后发现,同业监督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信息披露违规次之,对领导人违规几乎没有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公司违规监督机制的内容,也提供了辩证看待高管同业兼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郦金梁  吴谣  雷曜  黄燕婷 《金融研究》2020,482(8):149-168
2000-2017年,3434家A股上市公司样本中的47.79%至少有一次违规记录,每年平均有17%的公司违规,而监管机构平均需要2.7年查证并通告违规行为。我们用当年数据构建递延所得税异动指标,可有效预判违规,并发现监管机构未能识别这一指标的警示作用,实际激励了违规公司通过操纵递延所得税提高财务指标以规避稽查。进一步构建决策树模型,对违规事件实现样本外精准判别。本文揭示了A股公司大面积违规而稽查过程冗长迟缓这一重要现象,并分析了违规机制,指出了所得税数据在稽查违规中可以发挥的预警作用,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有效预警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新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