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内涵、动因、常用手段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以加强商业银行的监管,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2.
彭宏超  马广奇 《济南金融》2007,(5):53-54,57
本文对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内涵、动因、常用手段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对策,以加强商业银行的监管,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2005年至2010年的年度盈余数据,利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来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探索银行管理当局是否会为了避免负盈余而进行盈余管理.每股收益的直方图显示,银行管理当局会为了避免负盈余而进行盈余管理;统计检验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个结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通过把小额负盈余转变为小额正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但近年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根本,但近年来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虽然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真实盈余管理现象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而显著增加,表明会计信息可比性是管理层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一个重要诱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管理层薪酬更高时,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的转变越明显。但是在股权集中度较高、信息披露规范和监管环境趋紧的情况下,随着会计信息可比性提升,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升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7.
《会计师》2016,(2)
在我国企业日常的会计实务操作中,盈余管理已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企业的盈余管理对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成因及手段、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讨规范企业盈余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郭斌  张帆 《西南金融》2012,(8):61-63
本文选取2007-2009年我国A股上市银行数据,运用利润平滑Jones模型,验证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实证分析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我国银行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置损益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新的有效工具.但没有证据表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与银行盈余管理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实证会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可操作空间,以及提出相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来说,盈余信息是最为重要、最为直观的一种会计信息,在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尤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可通过盈余管理来控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信息,从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本文具体分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策略及实施手段,并分析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盈余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普遍堪忧.盈余管理问题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因素.对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正确划分盈余管理与财务欺诈的界限.另外,要认清盈余管理可能造成的后果.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盈余管理的资本市场动因以及影响,并提出正确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应解决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困扰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配股动机出发,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分析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政策诱导型的.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自愿性披露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较为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会计信息质量与自愿性披露程度没有相关性,但公司规模却与自愿性披露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谢露  王欣  张敏 《金融研究》2016,433(7):134-149
本文运用2002-2014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业区域竞争程度对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区域竞争程度越高,银行的盈余质量水平越低。进一步,从银行规模和上市情况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以及非上市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区域竞争对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负向影响在由小所进行审计的银行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银行竞争的经济后果等方面的文献,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质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在西方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经验数据证明,股价的波动也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而利益相关者很可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取利益。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股价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竞争性强的家电行业和竞争性弱的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盈余管理度量着手,研究竞争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大小,并对投资者的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是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使得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而影响盈余管理最主要的原因是股权结构(李常青、管连云,2004).我国股权集中度较高,大股东具有绝对优势,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扭曲盈余信息从而谋取利益(顾振伟等,2008).  相似文献   

17.
刘应文 《财政监督》2002,(10):29-30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面临的严重问题,这既关系到我国会计界的声誉和形象,又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两类: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规,操纵会计数据,如虚构、制造经济交易,对真实经济业务进行歪曲处理等;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的灵活性使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脱离经济事实,如运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管理会计数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均改变了会计信息,违反了中立性原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在实务中,会计造假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容易判断、识别,而盈余管理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则难以识别。本文试对二者进行辨析,指出他们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业绩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入手,详细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2004—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私有信息交易理论,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影响股价同步性,以及新会计准则的改革如何影响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并且这种正相关性仅存在于负向盈余管理的情况,而在正向盈余管理的情况中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不明显,这与我国股票市场的卖空限制有关。同时,2007年新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显著减弱了会计信息质量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不但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和股价同步性的相关文献,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加强会计准则改革和会计信息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钟娟 《会计师》2010,(6):54-55
<正>盈余管理在国内外均被广泛采用,一直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水平,降低市场参与各方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对盈余管理会计手段的认识,有利于减少盈余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涵义,从企业会计准则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形成的会计学原因,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会计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