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保险的需求来自于排污企业转嫁损失风险的需要,而企业的潜在损失风险又取决于政府的环境规制力度。如果政府颁布的环保法规对非法排污行为的处罚不严,并且环境执法过于宽松,则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企业面临的罚款和赔偿较少,无须通过购买保险来转嫁损失风险,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保险需求不足。在规模经济效应的制约下,需求的疲软又会造成供给缺乏弹性,最终造成环境污染保险出现供需"双冷"的局面。政府应该从加强环境规制力度入手,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来启动企业对环境污染保险的市场需求,进而提升保险公司的供给意愿,而不应实施政策性保险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洪水风险的可保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洪水灾害是世界历史上自然灾害中极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然而作为转嫁风险、损失补偿重要手段的洪水保险却没有大范围普及。究其原因并不是由于洪水保险缺乏需求,而是由于保险经营自身的一些原因引起的。本文首先对风险的可保性原则、洪水的风险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洪水风险具有弱可保性,然而通过增加参与主体、扩大损失分担面、加强承保洪水风险的技术条件等措施,使得洪水风险得到有效分散,并最终得到在实行强制性洪水保险、构建多层次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和发展单一风险洪水保单等条件下洪水风险是可保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威  黄晓琪 《金融研究》2019,471(9):39-56
本文在拓展背景风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及其受地区文化制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地区的月度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地区文化与保险需求间的内在联系。结果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对保险需求产生显著正影响,且这种效应在地区人身险需求上表现更明显;第二,将地区文化指标集纳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保险需求关系的研究框架,发现地区文化差异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保险需求产生调节效应。因此政府需在充分重视经济政策波动和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双重影响基础上,加强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透明的信息传递渠道,培育人们主动抵抗风险的意识和文化习惯,调整保险供给结构,以减少不确定性对社会经济行为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5.
基于莫森模型,假定风险资产是财富的一定比例,在风险厌恶的条件下,发现财富水平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取决于风险资产所占比重、损失概率和保险费率等因素。使用1999年~2011年中国各省非寿险密度、寿险密度和人均GDP数据,对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地区保险需求富于弹性;寿险比非寿险具有更高的收入弹性;低、中低和中高收入组寿险需求弹性的离散程度较高,高收入组则相反;在不同收入组,随着收入增加寿险需求弹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低收入组需求弹性最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象指数保险在我国很多地区试点实施,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但缺乏相关理论研究予以指导解决。相较国外,我国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研究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理论研究方向,论文在介绍气象指数保险发展及概念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结合国内研究重点对国外文献进行综述:首先,从气象指数保险供给方面分别就产品设计和影响供给的因素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其次,针对气象指数保险需求较低的状况,总结了影响需求的因素,并归纳学者们为提升市场需求所提出的措施;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不足的基础上从供需两方面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洪水保险的合理定价是制约洪水保险建立和推广的瓶颈之一,以往的洪水保险定价研究都是从供给的角度考虑的,而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为了探索居民对于洪水保险的需求价格,从居民的洪水保险支付意愿出发,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法),借助调查问卷,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洪水保险支付意愿价格为81元,并分析了对于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是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却较为落后。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供需“双冷”的局面,接着结合农业风险的特点和传统保险的可保风险条件,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联系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十条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现实问题:农业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不具盈利性的特点,导致保险公司业务经营一直徘徊不前,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农业保险本身存在高风险、高费用、高成本、预期利益有限、需求有限的特点,在当前农业保险风险高、费率高、农业生产和农业保险的预期收益不高,农户收入相对较低,以及农业保险的投保人较少具有现代风险管理观念的条件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经营处于徘徊不前的态势,1996—2005年间,全国农业保费收入除1998年突破7亿元外,均在5—7亿万徘徊,支出也在3—6亿元左右。而同期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却大幅增长。2005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较1996年增长了2.36倍;从保费赔付率来看,财产保险的赔付率低于56%,而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介于70%——100%。因此,农业保险的“三高三低”现状(高风险、高损失、高赔付、低保额、低保费、低保障),使得大多数的保险公司不得不放弃或不涉足农业保险业务,导致了农业保险供给的严重不足。农业保险中易发生道德风险,导致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高昂,保险公司不得不收缩其业务。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不仅包括农作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还包括每单位耕地的损失大小(如投入力度的高低会影响单位耕地的产出)以及遭受损失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全国公开统计数据、跟踪调查数据和学术文献数据,从服务的潜在需求和可供水平、3年动态的服务供需变化和多地区服务供需状况对比三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结果表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整体上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且这种供不应求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将是常态。需求上,将面临较大的居家养老服务现实和潜在缺口,国家需提前做好能够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应对措施和策略。供给上,居家养老服务不容乐观,表现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供水平略显不稳定,实际供给水平和效果难以直观测量。动态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有所缓和,但供需失衡的根本状况没有改变。分地区看,虽然各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进度不一,具体项目设置有异,但在主要服务项目的供需上却一致性地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