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去年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股份式的经济联合体,城市也在广泛进行股份制试点,有的地方出现了“股份热”。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志认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股份经济化,主张现有的信用社吸收大额股份,用以股定权替代民主管理,或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人们曾经广泛议论过:农业银行究竟应办成什么模式的专业银行?很多同志主张把农业银行建设成为大系统、垂直的、多功能的、农工商综合性的、行使农村中央银行职能的专业银行。有的同志主张按区域、按地方建设发挥不同职能,为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农村生产力服务的农业银行。也有同志主张以县为经济单位  相似文献   

3.
《金融研究》1981,(6):48-48
党的三中全会号召全党要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办事情、写报告要讲真话。遗憾的是,在我们银行系统中说假话的情况仍然存在,有的地区甚至很严重。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平衡银行农贷,就发放信用社贷款;强调收信用社贷款,又把银行农贷填补。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在前几年改革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农村信用社“三性”的本质特征,把信用社办成农民群众自我互助,自我服务的,起民间借贷作用的合作金融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要大力扩股.长乐县信用社的现有股金总数23.34万元,比改革前增加52%,按长乐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五角钱,按农业户数平均,每户不到二元钱.去年底全省信用社股金总数1,941万元,比改革前增长了83%,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元钱.全国信用社股金总数改革后比改革前增加一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自1983年试点,次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六年了。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了接近群众,接受社员监督,信用社的规模应该是小型的;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用社的规模宜大不宜小。有的认为管理体制应彻底改革,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或独立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业银行和信用社改革正向综合性、系统性发展,在深层次改革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理顺行社关系,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以致影响到行社业务的协调发展。 行社关系近几年较为紧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矛盾。 一、信用社从“官办”到“民办”的裂变中,行社关系存在现实障碍。从1977年到信用社体改前的1984年,信用社作为“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农业银行是当然的领导者。在业务上,信用社不仅办理原来信用社的业务,而且办理国家银行在农村的信用、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在财务上对亏损社实行补贴,还按银行要求核销沉淀贷款。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些同志主张:信用社发展股金,应当转向专业大户,要他们多入股,让他们多当家,给他们多贷款。一句话:实行大股大权。我认为这种主张很危险,它有可能把信用社改革成金融股份公司,使其丧失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金融系统中,如何把信用社改革成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笔者谈谈对信用社改革的一些看法.一、信用社经过体改后的主要经验和问题主要经验1.变僵化为灵活,充分自主经营信用社经过体改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业务上彻底摆脱了银行管得过死的问题,变僵化为灵活,自主经营.过去,信用社的一切都按银行的一套来办理,连发放贷款也要经过银行审批.因此,严重地束缚了信用社的手脚,使信用社的业务一直处于徘徊局面.经过体改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在实践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目前信用社虽然总体状况在不断地好转,但从黄冈地区调查的情况看,仍有一部分信用社经济效益下降,管理水平滑坡。据全区52个重点集镇信用社抽样调查:综合效益、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贷款抵押担保率等几项主要与管理状况密切相关的指标中,分别有64%、53%、24%和46%的信用社低于1993年度的水平。在这些情况背后,隐藏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管理问题。1、用改革代替了管理。近年来,在改革推进之际,信用社管理工作有所弱化,出现了滞后现象。一些信用社在经营处于低谷,走不出困境时,谈外部条件多,讲内部因素少,指望在外部条件上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初,上级行出台了"三制"改革措施,有的社便把它当成是搞活信用社的灵丹妙药,便把它一味地追求改革,片面地认为"改革就是管理"、"改革搞好了管理就自然好了",只要实行了"三制"改革,就可以制止一切问题发生。甚  相似文献   

10.
信用社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信用社已出过去实际上的银行基层机构,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但与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信用社独立经营后,与银行矛盾增多,内耗严重。于是主张行社合一的呼声再起,有可能使信用社改革经过8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看来,信用社朝什么方向改,似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时代金融》2013,(1):12-13
<正>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听起来十分科学,却不符合改革的历史。中国的农村和城镇经济改革都是基层的制度创新在先,政府予以追认和推广。整体系统设计是计划经济的思路,其假设前提是政府知道"最忧"制度是什么,民众成了弱智的被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12.
把信用社办成真正起民间借贷作用的合作金融组织,是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进行信用社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方向。几年来,围绕着恢复信用社的“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迄今为止,并没有取得什么突破性的进展。现在,我们就如何才能把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3.
信用社体改究竟应何去何从考察近代合作运动,世界各国信用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存在着多种模式,从信用合作的组织体系看,有的国家只有单位信用合作社;有的国家同时设有单位信用合作社和地域性的联合组织,有的国家在单位信用合作社以上同时设有地域性和全国性的联合组织;有的国家还按合作项目或宗教派别分别设有不同的信用合作系统。从信用合作的组织性质看,各个国  相似文献   

14.
实行农贷按年结息,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好处多,有的认为好处并不多.我县是全面推行农贷按年结息办法的,有实践体会,对此谈谈个人的看法.农贷结息,从“利随本清”到“按年结息”,是农贷工作中的一项改革.有的所、社在推行实施这种办法中,因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仍实行“利随本清”的办法.但从长远看,从银行、信用社内部的经济核算看,实行“按年结息”的办法是势在必行的.按年结息办法好处多还是少?必须弄清为什么要实行按年结息?一是核算的需要.今年在信用社会计科目中增设089“盈亏调整”这个科目,并开设应收未收利息、应付未付利息、呆帐准备金三个帐户.通过分录调整增、减当前盈亏.根据这一精神,应收未收利息将会由表外核算转入表内科目核算.二是企业经营管理增盈减亏的需要.作为信用社本身来说,银行对信用社实行按年结息,而信用社发放的贷款仍实行利随本清的话,逾期、未到期的贷款所欠的利息,则要用其他营业收入来低偿银行的贷款利息,不利于核算,农贷的发放,不论在存差社或贷差社来说,每年都允许有一个差额,贷差社的差额经营成果则反映不出来,存差社的差额与定期储蓄的应付利息是否平衡,都要通过应收应付利息的计算,才能说明当年是盈余或亏损.我县大巷信用社83年年底各项农贷余额为100.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在改革的实践中,也明显地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它将成为深化信用社改革的一种阻力。本文想就几个主要问题谈点看法。一、合作金融性质与非合作金融管理的矛盾。信用社改革从恢复合作金融性质起步  相似文献   

16.
信用站处于农金工作的最前哨,如何激发站于活力,搞活业务,促进信用社发展。对此,白沙镇柳家信用社大胆尝试,对信用站实行简易核算,取得了社站共发展的好效果,现对调查情况概述如下:一、作法与效果柳家信用社下辖7个信用站,为适应信用社改革发展需要,1993年信用社对信用站一改过去按业务量计酬的习惯经营管理办法,实行存、贷、利大包干简易核算。一是按上年末存贷款余额确定存款增长率和盘活旧贷款比例;二是信用站存款在对信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其中,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是整个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而按合作制原则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又是改革的核心。整顿规范的实质是按合作制原则重新塑造农村信用社的新机制的一场重大变革。(一)按合作制原则整顿规范农村信用杜的必要性按合作制原则重新整顿规范信用社,把信用社办成由社员自愿人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的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这是对信用社在理论上政策上作出的定位。1.整顿规范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合作制…  相似文献   

18.
一、金融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这是明年(一九八七年——编者注,下同)理论研究工作的主题.要着重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出发,深入研究新旧两种金融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转换的指导思想,各种模式的特点和理论基础.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这是明年理论研究的中心内容.其重点是农业银行系统的企业化改革问题.要着重农业银行的金融企业职能与金融行政管理职能、财政支农职能基本分开的理论和途径;研究农业银行整体企业化与分层次企业化的关系;研究农业银行在发展有计划农村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农业银行内部各项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企业化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三、农村信用合作理论问题.重点研究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后信用社的性质和作用,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和模式;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分为金融市场的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与银行中介的跨期风险分担机制。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在规避非系统性风险方面占有优势,而跨期风险分担在规避系统性风险方面占有优势。两种风险分担机制是一种互补关系,适度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体系的风险分担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体系的两种风险分担机制都会受到损害,对经济稳定形成威胁,因此我们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该从风险分担的视角来进行金融体系设计,保持一个健全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全国各地曾经提出多种方案,有的省和县已进行了试点,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农业银行县支行通过县联社对信用社进行领导和管理;二是信用社自成体系,直属人民银行管理;三是信用社与当地农业银行脱钩,直属地、市农业银行管理;四是县联社行政领导归地方,业务由县人民银行管理;五是农行营业所和信用社合署办公,联合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