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保险业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性,保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京津冀保险业相关的指标的分析,发现河北保险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大致保险深度每增长1%,会带动人均GDP增长1.27%.因此大力发展河北保险业有助于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咬亮  程凯 《保险研究》2016,(10):5-5
本文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财险需求变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财险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城镇化变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财险需求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省份保险需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说明要促进不同区域保险业的平衡发展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对财险需求均有正影响,而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财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保险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2004~2014年季度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引入保险市场结构与产寿险结构作为控制变量,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了不同控制方案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的非线性关系;保险市场集中度降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寿险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对该经济系统进行最优控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控制偏好,在控制时间、社会福利损失与控制成本之间进行选择;最优控制的结果要求降低保险市场集中度,提高寿险业相对于产险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谭凌君 《时代金融》2014,(8):242-243
本文首先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市)保险资源禀赋、保险市场发育水平和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然后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保险密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结果表明,保险结构主要受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保险业未来的发展依赖于经济转型和人力资本的拉动。  相似文献   

5.
保险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2006~2016年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采用两阶段嵌套泰尔指数和面板工具变量模型,探究中国保险业的空间分异与经济绩效。研究发现:①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地区以及高等级城市和大型城市。②中国保险业空间分异主要来自于省域间差异,省域内差异增长迅速;人身保险业务空间差异水平高于财产保险业务。③城市层面,保险业发展显著促进经济绩效提升,财产保险业务的经济增长效应高于人身保险业务;低收入地区保险业的经济绩效更为显著。④保险业通过自我深化、风险转移、损失补偿和金融中介四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直接机制作用大于间接机制,间接机制中金融中介机制的作用更为凸显。本文有助于丰富保险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理论研究,也为城市通过保险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保险业作为金融中介以及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服务的提供者,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服务和转化储蓄而形成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市在199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种单方程估计方法和多方程系统估计方法对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寿险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关系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估计,可以得到相对统一的结论,即寿险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正在逐渐降低;在财险业影响经济增长的关系中,采用不同方法会得到具有一定差异的结果,结果并不稳健。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东省"一群两心三圈"2007—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杜宾模型分析保险业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效应,一个地区的实体经济增长能够对周边地区发挥促进效应.保险业发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且存在短期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但长期来看这种负向作用不再明显.加入核心城市后,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增强,表明核心城市对保险业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效应起到了"领头羊"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曾智  姚鹏  杨光 《保险研究》2014,(12):2-2
本文基于1999~2013年中国保险市场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交替条件期望算法,考察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保险消费是否存在非线性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增强,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下保险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在进一步细分寿险市场和非寿险市场后发现,寿险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整体保险市场类似,而非寿险市场无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0.
邓丽媛 《现代金融》2023,(3):21-29+51
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维度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数字金融的其他维度。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鉴于此,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深度融合,采取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关注数字鸿沟因素对数字金融溢出效应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高星  李麦收 《征信》2023,(5):85-92
从理论上厘清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2011—2019年的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DID的政策评估,该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结构中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制度环境对数字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国家进一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施差异化数字发展策略、持续优化制度环境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博  赵森杨  罗荣华  彭龙 《金融研究》2022,506(8):18-37
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群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我国27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够促进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该结论不随模型设定、代理变量、估计方法更改而发生变化。(2)从时间维度上看,基础设施的服务期限较长,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对邻近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时间累加,即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3)从空间维度上看,我国省际间存在市场分割,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省内强于省外。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发达区域。(4)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作为政府提供的公共品,具有正外部性,在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提升区域内互联性,促进了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应同时考量本地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差异;此外,制定地方债务相关政策时应在稳增长(同时考虑本地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3.
尽管保险业发展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积累速度和宏观效率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表明,对一些国家而言,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保险业发展。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82年~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微弱的,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促进了我国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变。但保险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保险业发展、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将保险业活动与竞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生机理划分为保险发展效应、非均衡效应和反垄断效应三类。本文选取我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发现总体上看产寿险业发展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然后,构建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样本分类,发现在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好的区域发展保险业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匹配较差的区域保险业则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最后,保险业竞争加强垄断降低的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尽管保险业发展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积累速度和宏观效率等多种途径来作用于经济增长,但源于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表明,对一些国家而言,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带动了保险业发展。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82年~201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微弱的,经济增长的“需求追随”效应促进了我国保险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改变。但保险业的运行效率与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增长依赖金融体系的支持,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却呈现极大的空间差异性。将金融支持体系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维度,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1998—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金融支持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银行信贷余额、股票总市值和保费收入所表示的金融支持都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三者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以银行信贷余额代表的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以保费收入代表的保险业,再次是以股票总市值代表的证券业。在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体系呈现竞争和溢出两种不同的效应,整体上银行业呈现竞争效应,而证券业和保险业表现为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若干金融改革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业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估计若干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以检验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文中选用1994年~2007年国内的14组数据来建立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发现在控制了教育、贸易出口、财政支出和投资增长率等变量后,财产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人身保险深度的影响却不显著。该实证分析结果还表明,与保险和银行的独立影响相比,保险深度和银行贷款占比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联系。本文从区域差异分析的角度,通过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金融和区域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利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区域经济增长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我们也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文章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利用二者的动态关系,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金融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改变金融服务结构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并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全国范围来看,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三大地区来看,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存在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地区差异.中国在未来需要制定更为完备的政策发展保险业,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保险市场在地区发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战略的实施,保险业区域发展平衡性问题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然而,有关研究多通过保费收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等指标来反映保险业区域发展问题,不能全面反映保险业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状况以及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