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赵利胜 《银行家》2003,(3):102-105
保险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是决定保险市场有序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险监管机构作为保险市场监管的主体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确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模式,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避免保险市场过分波动.  相似文献   

2.
保险监管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保证,探讨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的变化趋势,分析保险监管重点,结合我国当前背景下保险市场实际状况,以及我国当前保险理论与保险体系的发展态势,针对当前中国保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符合中国实际的保险监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熊舒翼  韦娜  孙岚 《金卡工程》2009,13(12):230-231
选取美国、日本、英国这世界前三大的保险市场为代表,通过对三国保险监管目标不同理念及背景的介绍,以市场稳定性、市场公平性、市场效率性、市场透明性为四个指标来比较及分析各自代表的三种保险监管目标理念的优劣势进而得出趋同的方向。保险监管目标的国际比较,为中国保险监管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5.
刘平 《中国保险》2006,(3):24-25
最近,有人以为,“随着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机构必须向地市、县延伸。否则,不仅会影响监管效率,也会影响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阻碍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延伸机构才能有效监管,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未必奏效。  相似文献   

6.
李祥玉 《中国金融》1999,(11):47-47
保险监管研究是国内较少有人涉猎的一个领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保险公司的趋利意识增强,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维护保险秩序,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健全保险监管体系已成为亟待探讨的课题。裴光博士在对国内外保险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十多年来从事保险监管工作的经验,著成了《中国保险业监管研究》一书。本书既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又具有见解独到性和研究前瞻性,时代特征明显,被专家誉为“填补了我国保险监管研究的一项空白”。该书广泛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保险…  相似文献   

7.
吴钰  杨颖 《上海保险》2013,(6):21-22,30
法人公司准入是保险市场监管的源头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监管部门平衡保险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保险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监管部门筛选合格主体进入保险市场开展保险经营活动,有助于保险市场的安全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8.
区块链技术视角下的保险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运营创新重要的一环便是科技创新。本文基于保险运营实际,从区块链技术的视角,研究其对于险企承保、核保、核赔、用户深层次开发及产品服务创新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安全及运营效率提升问题。研究表明,基于优化自适应神经网络算法,可以高效辨析保险市场主体属性,特别是产险领域具体场景真实需求。该技术的引入可用于搭建多维度差异化保险经营模式及全局响应运营平台,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提升保险市场运行效率、底层数据安全、新场景服务体验以及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9.
保险市场监管通常包括费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监管等多种行为。现有关于保险监管的研究多是针对单一监管行为的,较少分析多种监管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问题。事实上,严格的费率监管会导致保险人偿付能力的变化,资金运用监管亦会改变保险人的偿付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保险市场均衡模型,将费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资金运用监管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中进行分析,对不同监管行为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中国保险市场监管的改进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险监管职能也随之激增,在这个时候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加强监管工作,对保险公司、保险监管部门以及整个保险市场都大有裨益,也是实际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后,金融集团的监管越发受到国际监管组织的重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指出,需建立"国际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就我国而言,保险集团监管尚无先例,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论文通过研究澳大利亚的保险市场,指出其保险集团特点,并在市场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监管模式的转变也顺应了集团监管的发展。通过从多个角度研究澳大利亚保险集团监管法律法规,提出我国需要健全监管法律法规和转变监管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保险监管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丹 《金融科学》2001,(2):99-100,105
经济全球化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保险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必然对我国保险监管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保险监管必须认真研究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入世后我国保险市场的环境变化,作出符合国际潮汉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万嵩 《上海保险》2012,(7):13-14,26
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政府为矫正保险市场失灵而开展的重要工作。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保险市场中存在的主体地位不平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保险消费者数量与日俱增。如何更好地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是摆在保险监管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关系到中国保险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正 《财政监督》2003,(12):44-45
一、确立现代保险监管目标与理念加快建立保险事后监管机制,必须顺应国际保险监管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的新趋势,确立现代保险监管目标和理念。在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全球保险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保险市场的关联性不断增强,保险业的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一国保险市场日益成为全球保险市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保险业的这种国际化趋势,使得一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我国保险监管必须适应国际保险监管发展新趋势,从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和监管现状出发,围绕有  相似文献   

15.
张燕  鲁玉祥  王亮 《金融纵横》2011,(11):41-44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保险业发展呈现出集团化趋势,保险公司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保险集团逐渐成为国内保险市场的主导力量。保险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保险机构间或保险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保险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欧洲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Ⅱ明确了保险集团监管框架,确定了保险集团监管的主要内容,对于完善我国保险集团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本文从保险人与投保人两个层面分析了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危害,信息不对称与保险监管的内在联系,并从保险监管制度建设角度提出治理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的基本原则。尽管这种安排有助于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力量,但是却赋予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市场过大的干预权限。江苏淮安市农业保险市场的案例表明,政府的干预会导致寻租竞争现象的产生,最终损害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为完善农业保险市场运作机制,我国可借鉴美国的经验,统筹农业保险监管职能,合理约束地方政府权限,完善基础数据信息,建立服务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保险代理是保险人通过保险代理人的活动招揽业务以推销保单的一种方式,在保险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保险经营中承保业务主要是通过保险中介人来实现,为规范保险市场、切实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必要对保险代理人实施监管。  相似文献   

19.
保险市场监管中的诺斯悖论是指政府本应从公共利益出发,提供公正公平的监管政策,但由于自身利益问题,政府干预行为会出现失灵,导致监管效率下降,损害保单所有人的利益.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多年,保险监管同样存在诺斯悖论,主要体现为政府监管政策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并存,这源于特殊的中国保险制度、产权背景和保监会定位,可通过政府监管目标、主体、手段和内容的积极调整,尽量修正政府失灵,以化解诺斯悖论.  相似文献   

20.
国际保险监管发展趋势及我国保险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伟 《上海保险》2005,(12):11-14
保险监管模式总是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化。目前,在国际保险市场中,西方保险发达国家的保险监管针对市场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取向。传统的以“严格”或者“松散”或者“折中”的保险监管模式概括已经不能反映当前国际保险监管发展的趋势,而这一新的发展变化逐渐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