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金融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深刻体现了金融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国内金融业的人员素质以及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受到严峻挑战。如何进行高校金融教育改革,妥善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金融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财经类高校金融实验班主要致力于为社会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各类经管类中高端人才。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实验班为例,从其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入手,分析其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对安徽财经大学实验班的建设工作提供合理的优化措施,对国内其他财经类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兴龙 《时代金融》2013,(11):19-20,22
金融衍生市场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影响事件,如英国巴林银行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等,为各国加强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启示。本文在对先行的美国金融衍生市场监管做法从制度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市场监管主体、交易主体和交易行为三方面构建和与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将 《福建金融》2014,(6):34-38
日元国际化与日本经济国际化特别是金融国际化密切相关。本文梳理日元国际化进程各阶段的经济背景、政府行为以及日元的市场表现,从中归纳日元国际化的正反经验,并从资本项目开放与国内配套金融改革、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两个层面,阐述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走出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忠泽 《新金融》1995,(4):41-42
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指一国银行金融活动日益与国际金融业融合于一体并与国际惯例趋于一致的过程和状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商业银行国际化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交通银行作为全国首家商业银行,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推进金融国际化进程。交通银行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6.
金融风险国际化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国际金融自由化、电子化以及金融创新势头加剧,往往使得一国金融风险不仅影响风险产生国自己,而且会波及影响到其它国家,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金融风险国际化。金融风险国际化是金融国际化的必然结果,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7.
中间业务对于商业银行改善经营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适应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作用重大。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入手 ,揭示其存在问题的成因 ,并结合当前的金融环境和实际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融供给侧结构与金融风险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可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实施全面改革,构建金融企业法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结构改革,构建协调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重点改革,构建国际金融风险“防火墙”,以长效的风险控制体制和机制,将系统性金融风险持续保持在可控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成 《金融论坛》2004,9(6):9-15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静 《金卡工程》2010,14(1):181-181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曾经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国际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而异彩纷呈。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创立与使用与国外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立法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从法律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规定,确保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货币国际化收益与成本理论的国外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心  高印朝 《上海金融》2008,102(3):68-7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货币国际化给各国经济、政治带来的利弊影响日益凸现,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理论成为国际金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者开始尝试着从收益与成本的视角去验证货币国际化对经济、金融、贸易甚至国家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并且对货币国际化条件下的国际铸币税、计价货币的机理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假说和推论。  相似文献   

12.
吴宇 《上海金融》2013,(4):32-36,117
货币互换作为央行间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手段已经在实际中为我国和国外主要央行所实践,并且在应对金融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国际货币流动性、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央行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互换实践的介绍,提出:应在传统的互换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人民币与境外其他币种的互换,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文章重点对现阶段以货币互换形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策略选择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显示,过快的金融产品创新和国际化发展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危机后,各国当局将金融监管的触角延伸到金融产品层面。以产品监管为核心的功能性监管的确立,是金融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实现了金融监管活动向金融体系最微观、最基础元素的延伸。当前,各国在金融产品监管领域的实践,对于我国开展金融产品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迅速兴起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气候变化与国际金融正处于研究成果涌现和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阶段。气候变化涉及的国际金融问题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本综述以狭义的国际金融问题为主,旨在梳理分析气候变化与国际金融的关联性和研究框架。本文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收支、汇率、跨境金融关系、全球金融治理问题等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韩国官方研究为基础,深入分析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变化,以及对邻国韩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从我国金融产业竞争力、资本自由化现状、汇率制度现状、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展望等五方面着手,来分析我国在国际金融中地位的转换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大众化,科技赋能金融渐趋智能化和国际化。然而,一方面金融行业自身特性使得金融法律滞后,导致行业内部出现发展与监管的偏差,由此造成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在面向国际化发展,参与国际金融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法治环境短板亟须补足。大量新型金融纠纷的出现对金融案件的专业化审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8月上海金融法院的创设成为我国金融司法变革的重要标志。首先,从我国公共政策式法院的理论依据和金融市场的现实需求分析上海金融法院创设的依据,其次重点介绍几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法治环境并总结其金融司法经验,接着探讨第三轮司法改革背景下上海金融法院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为上海金融法院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体系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暴露出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缺乏区域性货币解救机制,无约束的美元霸权等问题,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与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近期来看发展的方向。我国在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渐进式地人民币国际化,其关键在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20.
当今国际金融行业的主流是混业经营,而国内依然实行分业经营。面对国际化金融的竞争压力以及金融创新的要求,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将是大势所趋,国内金融行业也部分地进行了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金融经营模式的变迁历程、金融混业经营的优势及混业经营的模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混业经营在具有天然优势的同时,其风险更趋复杂,风险易于传递和扩散,风险叠加与累积等因素容易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金融稳定性,并对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提出了风险控制与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