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的因果关系影响。有鉴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择机构投资者与被投资上市公司之间的空间距离作为机构持股的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在控制内生性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行为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与税收征管在避税上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同时机构投资者能通过抑制企业避税提升公司价值,而这一效应在税收征管强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提供了机构投资者对企业避税影响的因果关系证据,从而拓展了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对于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治理企业避税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税收是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动因。基于税收动机视角,本文试图对公司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新的经验解释。实证检验发现:与低税率公司相比,高税率公司研发支出的资本化比例显著更低,表明高税率公司通过费用化研发支出获取避税收益的动机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两者间关系在财务报告成本较低公司中更显著,表明公司避税时需要权衡避税收益和财务报告成本之间的关系;与国有企业相比,两者间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表明非国有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更为激进;此外,两者间关系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公司中更显著,表明公司避税时需要权衡避税收益与税收征管成本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税收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文献,而且为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新视角的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选择金税三期在全国试点推行事件作为准自然实验,应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政府加强税收征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加强税收征管,总体上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具体分析,加强税收征管可形成"征税效应",抑制企业通过避税方式进行融资;加强税收征管可形成资金供需方之间的"桥梁效应",促进企业信用融资和贷款融资;加强税收征管形成"治理效应"抑制管理层代理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外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既有的政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发展程度会影响税收征管对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为深入分析税收征管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陈骏  徐玉德 《审计研究》2015,(3):100-107
企业避税为股东增加价值的同时也增加了违反税收法规的风险,本文从企业合规目标的视角,检验了内部控制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年至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企业激进的避税行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税收征管执法更严格的环境中,内部控制对企业激进避税行为的约束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助于企业合规目标的实现,减少企业因激进避税而增加的违规风险,并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增量的经验证据,也丰富了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避税行为影响的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大数据税收征管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且对向上和向下的盈余管理均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大数据税收征管通过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而抑制了向上与向下的盈余管理,且没有证据表明在大数据征管下所得税成本和向上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关,这一结果支持了"信息机制"假说.进一步地,大数据税收征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避税动机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大数据税收征管还导致企业采用了更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本文丰富了有关税收征管和盈余管理的文献,为大数据技术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度对企业避税具有显著影响,战略差异度越大的上市公司,避税越激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非管制行业、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强度较小时,战略差异度对避税的影响更加显著;并且,风险承担在企业战略差异度和避税之间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本文丰富了企业战略差异度的经济后果以及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有助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战略对其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本文也为税收征管部门对采用非常规战略的公司加强税收监管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已有多篇文献强调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却忽视了税收征 管可能存在的“征税效应”。本文立足于中国政企关系现实状况,着眼于系统评估税收征管的 “征税效应”对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影响。基于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发现: 严格的税收征管提高了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降低了公司投资-托宾Q敏感性,且上述效应 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更显著。这意味着,税收征管会加剧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 约束,损害其投资效率。本文还证实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公司融资约束,提升公司投资 效率。本文不仅为理解税收征管活动的“征税效应”提供了有益视角,更为改善企业投融资环 境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税收规避的价值效应、信息质量效应和代理问题等角度,探讨了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规避与审计收费整体上呈"U"型关系;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低时,避税的价值效应占主导,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当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较高时,避税引发的代理问题占主导,表现为税收规避程度与审计收费正相关.上述因果关系的成立不因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进一步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调研均发挥了监督作用,能够相应地强化价值效应和削弱代理冲突.本文丰富了审计师视角下企业避税的二重作用效应研究,也推进了不同风险水平下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鲜有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视角考察税收征管规范化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而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践为探究税收征管规范化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关系搭建了可行的“准自然实验”环境。研究发现,相比于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前,在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后,税收征管规范化显著改善了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而且,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避税程度较高和征纳合谋程度较高的公司中。由此表明,伴随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税收征管规范化显著改善了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因此,税收征管体制规范化能够优化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改善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企业避税活动对投资效率的影响。避税活动往往会加剧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且会扭曲激励契约而引发代理问题;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是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预期企业的避税程度越高,投资效率越低。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与非效率投资额显著正相关,且这种正相关关系主要表现为避税引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抑制避税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结论补充和拓展了新近关于避税代理观的研究,也对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