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如货币放松或紧缩,信贷结构调整等,而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资本市场,资金市场的变化,如股市价格、居民储蓄,企业资金需求、银行利率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部与商业银行经营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创造流动性,容易在短期内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紧缩的转变,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需要作出必要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3.
商业票据贴现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品种,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在珠三角地区,商业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行内部信贷政策调整、企业诚信度低等,为此,在宏观经济形势转型、金融宏观调控放松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和企业都碰重新认识商业票据贴现业务,银行要加强对该业务的宣传,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促进贴现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以前,人民银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社会经济金融,使其“着陆”或“上升”,从而减轻金融监管的压力和困难。但银行监管职能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后,监管就面临如何应对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经济金融波动的问题。笔者认为,无论宏观经济政策怎么波动,它都是根据社会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的,因此银行监管者只要根据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做到如下两点,就能自主、自如、从容、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5.
金融分析师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职业,金融分析师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潜力和发展前景。金融分析师的分析结果是现代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摘要: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良资产仍然是高悬在国有商业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使银行经营面临极大的风险,也使整个银行体系变得脆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长远看,一个脆弱的银行体系无法有效地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难以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我国是高储蓄率和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如果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经济增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九五”时期,洪洞县金融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经营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流失,形成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状况,直接制约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德国制造业综合实力一直保持在世界前列,其通过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政府资金引领制造业技术创新,相对克制的货币政策带来稳定的金融环境,政策性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性资金支持,通过产融结合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成为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仍存在融资供需错配、金融业务模式固化、金融科技与制造业融合较弱等问题。需多部门合力构建制造业金融支持体系;畅通融资机制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增加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支持技术创新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调控手段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致使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银行是财政的附庸,成为财政的出纳,银行的信贷、货币资金只能起到给财政进行填平补缺的作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行虽然被确立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金融宏观调节机制不健全,手段不完善,因而货币、信货规模失控和紧缩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