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圣熠 《中国外资》2012,(23):221-221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发展,就必须把握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日益尖锐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成为迫切的需要。所以,人类应该对这一关系进行深刻地反思,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日渐引发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重新思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芳  陈浩 《金卡工程》2010,14(8):363-363
大自然的价值在于生养万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也包括于其中,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否则无异于自毁家园。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人与自然是辨证的统一体,人通过实践作用于自然界就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树立新型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问题逐步被提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日程上来.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利益关系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利益视阈下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的投资力度来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划归为这样的问题,即我们应当以自然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正如后现代主义作家所批判的,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惜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这种做法最终将导致主体的终结;而自然中心论学者把自然看作是自身以自身为中介的主体,进而陷入了直观唯物主义泥潭。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来中介自然,不过自然物质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对它进行实践加工的方式中去;人类既要承认必然性的束缚,又要在自然界中边劳动边确证自己。马克思指出,人化自然过程中的矛盾和先在自然中的固有规律导致了新陈代谢断裂,他主张在人和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新陈代谢关系,而这一愿望只能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工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及其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它在深层上是同现代资本生产方式本身所决定的.马克思对人的对象性活动原则的揭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革命性的变革,它是成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视野。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人与自然重复博弈的合作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不合作的。基于经济理性的博弈均衡在有限次博弈中常常是不合作的,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却可以导致合作的结局。本文将博弈分析工具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中,如果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博弈就是无限次重复的,可以实现合作均衡,并进一步论证了循环经济是人与自然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与自然重复博弈的合作解。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吸引力、区域经济竞争力。广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中选取广西1998~2011年的相关经济数据,通过模型的回归分析,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作了具体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的内部要素,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前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高晨 《时代金融》2013,(14):5-6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游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能带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还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着力点。目前正值第20届旅游节之际,本文对旅游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关于开放度的研究中,大量文献主要关注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而对开放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已经有一些关于开放度与通胀关系的研究。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量此类研究主要关注贸易开放度与通胀的关系;而且大量研究文献都是以进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贸易开放度。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与道家的人学思想,以人为核心。包括了三个方面内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在这三个方面,两家思想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在人与自然方面,先秦儒、道都主张“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方面,道家实际上也像儒家一样重视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只是在政治原则与方法上与儒家有很大的区别。先秦儒家、道家都很重视人与自身关系,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强调从伦理道德角度重视人与自身关系。后者则从自然无为的角度加以阐述和发挥。  相似文献   

13.
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绩效一直都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企业绩效需要通过组织文化与企业结构两大基本要素来实现。组织文化可以划分为和睦交往型和团结一致型,组织结构可以按照柔性化程度来划分。结合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实际数据,本研究认为和睦交往型组织文化引起负向的企业绩效,高柔性结构加强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型组织文化带来正向的企业绩效,高柔性结构强化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特定的文化具有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少忽略了文化这一重要因素,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这一理解将是不全面的。本文将从文化与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结合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模式的关系。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既是一个经济制序变迁的过程,一个政治运行机制改革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央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形势仍然严峻,日趋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本质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经济是基础,环境是保障。马克思主义在充分肯定自然的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才能更加系统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企关系的基本内涵 政企关系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关系。在经历了“放权让利”、“政企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系列改革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不再是“分开”的简单问题,而是应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及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构建新式的政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文章在简述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本质,并提出“创新”与“伦理”对于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云 《金卡工程》2009,13(6):232-233
先秦儒家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儒家强调的人本精神、道德价值及和合文化等,无疑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道德沦丧和人性异化将是一种校正,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一个最富争议的主题之一,是电视传媒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于是大众在电视传播中获得的信息和利益、电视传媒与当代社会内在互动的关系以及传播的内容大众的视角等关系也就成为了电视传媒研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可雇佣性与胜任能力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雇佣性和唑任能力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研究领域中的热门术语:可雇佣性是对传统的“胜任能力”概念的发展,它与胜任能力有相同之处,如可雇佣性与胜任能力是同一范畴的术语,有共同的核心。可雇佣性与胜任能力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视角的差异,与雇主关系的差异,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差异,与经济发展状况关系的差异,与文化关系的差异等。胜任能力的研究在中国已渐成熟,可雇佣性的研究刚刚起步,解析可雇佣性与胜任能力两者的关系有利于将可雇佣性研究建立在胜任能力研究这“巨人的肩膀”上,为可雇佣性研究开辟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