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提高农村居民卫生与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目前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还十分薄弱,大部分农民得不到切实可靠的健康医疗保障,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以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为主线,经历了几起几落。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仅与广大农民的健康息息相关,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制度,这一制度对于缓解农村群众疾病的经济负担,保障农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为背景,在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筑规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为紧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合作医疗制度,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构筑规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更为紧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落变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内容之一的合作医疗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不少。  相似文献   

6.
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亟需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合作医疗制度曾经为改变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迅速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作出过巨大贡献.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于农业生产家庭承包制的实施、制度内在的缺陷、公共支持的削弱等原因,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农村卫生制度与经济制度一起经历了剧烈的市场化改革.经济市场化促进了农村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医药卫生领域的过度市场化,增大了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体的健康风险.当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或"有病不治"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到2010年,要在全国建立起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制度起起落落的发展经验表明,光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制度的可持续性是新型合作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琳 《投资与合作》2014,(7):346-346
新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目前实行的针对农民一项优惠医疗保障制度,这项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目前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建立适应中国农村实际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4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石家庄市着手进行了以大病统筹为主与医疗救助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确立了到2008年全市基本完成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长效工作机制,市财政局通过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专题调研,提出了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对策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苑大玲 《理财》2012,(1):89-9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其目的是减轻农民看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在全国部分县(市)开展以来,较大地促进了农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于保险机制规避健康风险是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创新的重要路径。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应定位为:在农村健康保险市场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作用。这种定位具体体现为:健康风险管理的示范作用;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引入保险运行机制;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商业化运作;农村补充医疗保险以及作为广义的“农村保险”来经营等。  相似文献   

12.
黄汝珍 《中国外资》2009,(4):135-135
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亟需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大局。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江山市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4年12月1日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大为减少,同时也暴露了  相似文献   

14.
李甫君 《时代金融》2009,(1X):93-9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是一项为民、利民、便民的新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该项制度的推行为减轻农民看病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恶性循环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2003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但与遇到重大疾病时效果不明显;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市场不成熟,发展缓慢,交易成本高,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政府通过税率优惠、政策支持等方式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的普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率,为农户建立一个完善的健康风险分担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应积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农村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险模式。解除农民的医疗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赵亮 《中国金融》2005,(19):62-63
储随着我国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解体,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医疗保障一直不足。2002年我国政府开始建立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其局限性也不断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探讨建立新的农村医疗制度来补充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从国外,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微型保险组织(以下简称微保组织)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浙江省开化县建立了覆盖全县农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解决了农民看病不方便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20.
崔强 《山西财税》2006,(4):41-4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这项制度的推行,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