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1—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经济增速和货币供给增速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性论成立,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并无实际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刺激货币供给扩张,另一方面引起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扩张又会在满后期上引起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3.
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与我国通货膨胀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尽管影响力度和时间长度不同,货币供应增长率与信贷增长率都能够引起通货膨胀率相似的变化。方差分解表明,货币供应增加与信贷扩张都可以解释国内的通货膨胀,而且信贷扩张对近期通货膨胀的贡献率较大,达到25%。因此,缩减信贷规模有利于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4.
刘克庆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1):54-60
基于VAR模型,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共62个季度的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观测值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增长不仅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衰退性;我国民众对通货膨胀具有后顾预期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朱刚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14-16
自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一直以较高百分比增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文章从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的两个因素即外汇占款和倒逼机制进行分析说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形成的过程,进而提出释放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货币供给是通胀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是。已有的文献未能对这种分歧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滞后阶数和不同频率的数据是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指出,在面对多变量VAR模型和存在前瞻性货币供给行为时,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将会失效,因此,不能依赖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通胀率预测误差的分解,本文发现,我国货币供给在引发和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子化货币、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有关电子货币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一定的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是否发生借贷为基准对广义的电子货币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并分别讨论了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我们将电子化货币看作是一种电子金融手段的创新,并认为电子化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对央行通货和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更多的货币纳入到银行系统乘数创造的过程之中,从而总体上增大了货币乘数。如果允许发生借贷,电子货币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货币形式参与并增加货币总供给,其存量的大小将与其储蓄率和流转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1):39-47
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一方面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反馈到投资、消费等领域,从而影响宏观经济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本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后认为我国各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中股票市场价格处于因方地位,货币供应量处于果方地位。本文的实证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高,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与我国股票市场自身缺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通胀预期的表现形式,重点探讨了通胀预期与物价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通胀预期对不同种类的价格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消费品价格变化影响较小,CPI对通胀预期缺乏敏感;对企业生产品价格影响程度远大于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于中国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试图通过货币供求均衡分析探讨我国高M2/GDP比率的原因。从货币需求的角度看,由于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深化阶段,随着经济货币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产品的货币化基本结束,但企业资产、土地、房地产和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的货币化仍在进行之中,导致货币需求不断增长,在长期内引起M2/GDP水平的持续上升。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看,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具有较强的被动性质,基础货币投放快速增长,货币乘数也大幅提高,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快速上升。货币供求相互作用,使得在货币存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dentifies sources of asset returns (stock returns and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relations.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asset returns and inflation is driven by three types of disturbances to the economy. We interpret them as due to supply disturbances and two types of demand—monetary and fiscal—disturbances. In post-war U.S. data, supply and fiscal disturbances drive a negative stock return-inflation relation, whereas monetary disturbances generate a positive stock return-inflation relation. However, all three types of disturbances generate a negative interest rate-inflation relation. Depending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hree types of shocks, we observe differ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asset returns and inflation in post- and pre-World War II U.S. data.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股价上涨和热钱流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基于CLR(1996)模型和多重套利模型(2007)这两个重要理论模型来解释国内人民币升值、股票价格上涨和热钱流入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并结合样本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对人民币升值、股票价格上涨和热钱流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和上证综合指数上涨是热钱流入中国大陆的原因,但热钱流入不是人民币升值和上证综合指数上涨的原因。对理论模型解释和实证检验结果之间出现的异同。本文做出分析和解释。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Jian Yang R. Brian Balyeat David J. Leatham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05,32(1-2):297-323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lead‐lag relationship between futures trading activity (volume and open interest) and cash price volatility for maj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Granger causality tests and generalized forecast error variance decompositions show that an unexpected increase in futures trading volume unidirectionally causes an increase in cash price volatility for most commodities. Likewise, there is a weak causal feedback between open interest and cash price volatility. These finding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estabilizing effect of futures trading on agricultural commodity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19.
In this paper, we outline China's imported inflation via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We show that the prices of China's imported commodities are strongly related to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Meanwhile, the final goods prices from upstream industri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However, this effect is partially offset by the production process—that is, the final goods prices in downstream industries are generally less affected by global prices. This indicates that China's commodity market has a close link with global commodity markets. Therefore, high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generally squeeze profits in China's downstream industries; upstream industries generally benefit from high global commodity price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将货币供给分成预期和非预期两部分,估计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变动率的两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架构下以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预测误差变异数分解讨论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变动率的因果关系和相对外生性.股票市场波动是货币供给M0、M1的Granger原因.只有预期外的货币供给M0的变动是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