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处内陆、农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中部九省(区),农业开发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然而,由于受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该地区现代化的农业开发起步晚、速度慢、效益差,蕴含在该地区农业内部的巨大开发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加快中部地区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深刻分析该地区农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切合实际的农业持续高效开发对策,进而全面推动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测算我国28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测算结果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及区域层面上均呈现收敛性特征,东部地区收敛速度最慢、中部地区最快。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借助条件收敛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收敛效应。总体表明: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来看,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速度,有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与东部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农业投资减少、农业基础弱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依靠科技转变增长方式、搞农副产品深加工、实施畜牧带动战略和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中部农业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作为农业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亟须农业保险的有力保障和支持,以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本文以河南省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例,探讨中部农业生产区农业保险经营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中部省份农业发展与财政支农支出概况 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三农”问题最集中和最突出的地区。无论是农村人口,还是粮食产量,中部都是“三分天下有其一”:2003年,中部6省农村人口2.44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近1/3;粮食产量12557万吨,约占全国的30%。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占7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占中部6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注定其投资风险较大。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进行剖析和借鉴,提出适宜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注定其投资风险较大.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进行剖析和借鉴,提出适宜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研究个案,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和金融支持情况,分析了抑制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瓶颈,探讨了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娟娟 《新疆金融》2009,(10):41-43
塔城地区自确立了以塔城盆地(含农九师)为重点,把塔城地区建成北疆地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来,地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对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支持,但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对塔城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进行推动,提高农业经济水平能够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全要素增长效率增长过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必备要素有:土地、水资源、化肥、农机、劳动力、人均耕地以及家庭国定资产等。在我国,各地区间的农业经济增长效率差异比较大,增长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国家中部和北部区域。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进行分析和研讨,并提出了一些能够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突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业增收路径研究。引入时间投入效用弹性的理论分析部分表明,农业保险通过影响农户获得感(效用)强化择业机制,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引导农户作业行为推动产业增长,是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业增收效应呈现近乎线性的凸性增长模式;单位农户的保障金额越高,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可能越高;公共补贴和农民自缴保费均会提升农民收入,但农民更关注自缴费用的利得;东部、中部和西部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具有异质性,生产技能、经营规模在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因素中弹性最大,农业保险产业增收是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弹性系数小于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村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存在人均占有量低,年内、年际分布不均,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村每年农田受旱面积700—2000万公顷。中西部地区2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在生产用水中所占比例最大。据水利部统计,2005年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占65.0%。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资源农转非严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用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19万平方公里,每年地下水超采100余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长期依靠农业发展为主的国家,农耕业的历史久远。自上个世纪建国以来,我国在工农业方面开始逐步规划与建设,一些传统基础的农业开始有了发展的时机。而近几年,互联网在各项经济领域内屡屡出现,又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关于互联网+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高度流通的信息技术发展之下,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之中注入互联网这一新鲜生命,为其资源优化配置输血升温。本文选取了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这一特例,分析了安徽省自身传统的农业迎来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升级。在研究产业优化调整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基础上,针对安徽省的当前农业情况提出适当的对策,为农业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不分东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农业循环经济搞得有声有色;山西是西部工业重地,6大产业循环体系支撑起清洁工业;武汉城市圈则是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发展经验颇具普适性。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道路或许有所不同,但是起跑线和终点是一致的。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哨声已然吹响,谁将成为冠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方法,从农户视角对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运行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和财政支持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金融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7.
陈刚  荣长芸 《西南金融》2005,(10):43-44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全县147万人口。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69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69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57.78%,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三台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迅速,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愿景是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密集出台,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但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全国来讲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着眼于农业工程化,借鉴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先进经验,从财政视角对农业工程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行了研究,为全面发展西部农业现代化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表明,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国债投资占有较大比重,中部崛起需要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中部、西部与东部相比,地方企业上缴税收的能力相对不足;中部、西部对于行政收费和农业税收依赖较重,取消农业税后需要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渠道;优化中部、西部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关键在于调整地方财政的收支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业保险亟待加强——以海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琳 《青海金融》2009,(11):50-51
农业保险作为扶持农业持续、稳健发展的一项有效政策工具,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受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农民保险意识及经济承担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保险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需求,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抗灾减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局面亟待进一步改善。本文以海西为例,就如何发展农业保险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