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贫困县的财政依赖,这是否会对地区减贫增收效应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8年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县委书记贫困经历是否影响贫困县财政依赖与地区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国家级贫困县对于上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大;(2)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依赖程度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以及是否处于少数民族省区,均会导致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当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具有贫困经历,其所管辖地区的财政依赖所造成的降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会得到有效改善,该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工业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三个渠道起作用.本文不仅从财政依赖的视角拓展了国家级贫困县减贫增收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调整优化扶贫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文章基于县域微观角度梳理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作用机理,结合扶贫实际情况,构建2005~2016年福建省相关贫困县的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财政支出与贫困减缓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城镇化率与贫困减缓之间则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文章结合福建省金融扶贫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防返贫风险"是"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市场参与能否有效预防重大风险冲击造成的家庭支出型贫困值得深入研究.基于2018年561户家庭的调研数据,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参与对家庭支出型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参与能有效发挥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资金融通、资源配置等功能,通过平滑生存型消费、积累发展型要素和增加家庭总收入降低家庭支出型贫困发生的概率.此外,该结论在低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也成立,但在高风险金融投资参与的家庭则不明显.进一步发现,数字金融市场参与也能有效缓解家庭支出型贫困,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则能有效增强金融市场参与的减贫效应.结论为研究金融减贫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可为未来提升脆弱性家庭内生发展动力及克服支出型贫困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阻断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重要议题.经典的代际传递理论认为,教育可以通过促进贫困家庭子代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提高代际流动性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文利用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构建多层模型考察了财政教育支出对我国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可以弱化家庭多维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关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教育支出的减贫效果显著;财政教育支出对低学历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高学历家庭更为显著,对农村家庭子代的减贫效应比城镇家庭更为显著.因此,当前通过教育扶贫缓解我国家庭的多维贫困仍有一定的政策空间,政策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教育发展策略,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形成脱贫致富的可行性能力,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脱贫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建立减贫长效机制至关重要。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作为资金供给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扶贫的“输血”和“造血”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两者有机协调起来,可以强化贫困地区内生力和实现长效减贫。近年来,由于财政、金融协同扶贫机制不够完善,政策耦合效应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以重庆市扶贫数据为例,引入VAR实证模型和关联分析法,通过论证得出,随着财政边际减贫效应逐步递减、金融的扶贫杠杆效应逐步增强,加强两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建立减贫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同时产业扶贫作为最佳传导机制,加强投入能提升减贫政策靶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围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直接融资的增加会促进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作用效果,而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是各种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在阐述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构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模型,并将社会融资结构引入到模型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贷渠道对产出依然起主要作用,但是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渠道的影响系数大于其对信贷渠道的影响系数,说明随着直接融资的增加,货币渠道对产出的影响不断增强,而信贷渠道的影响不断减弱,且货币渠道的促进作用大于信贷渠道的削弱作用,直接融资的发展从总体上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子宁  郑伟  贾若  景鹏 《金融研究》2019,467(5):56-75
医疗保险能否有效减少贫困,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CHARLS全国调查数据,基于资产度量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即陷贫概率),实证分析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及其保障水平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医疗保险和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减贫效果都存在健康异质性,对健康状况差的群体有显著的减贫效果,而对健康状况好的群体减贫效果不显著。此外,本文证实了改善劳动供给是医疗保险减贫的重要中介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对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溢出效应的赁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对比赁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货币政簸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和效果,信贷渠道突出传导效果的时效性、显著性,而贷币渠道侧重传导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制定具体贷币政策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时,中国央行仍然应该以货币供应量M2作为比较合意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