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群体时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抵押物等问题面临较高风险,尤其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压力更大,市场风险进一步走高,信用风险上升概率变大,无疑对银行带来更大挑战。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已经不仅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推动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引导各方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基础上,分析目前各地风险担保机制的特色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丹东市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日益加强,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实践中,依然存在合作业务种类单一,银行机构难以全面掌握担保机构信息,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风险隐患较大,政策性担保机构与银行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应建立统一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制,完善统一的担保机构业务监管系统,强化再担保功能,推动再担保公司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拓展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补充渠道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贾雁 《青海金融》2013,(6):33-37
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提出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明确风险分担、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风险分担制度等对策以缓解风险冲击,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推进银行、中小企业与融资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2018年9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初步形成。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仍存在运作模式复杂多样、政府出资不足、分担风险比例较低、资金补充机制缺失、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运行效果不佳,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效果不明显。为健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担保体系,建议借鉴他国经验,出台简化运作机制、加大政府出资比例和风险分担比例、降低银行授信风险、健全资金补充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与监管体制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提升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目前银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已形成了基于供应链或贸易链模式、基于小微企业经营成果模式、基于小微企业自身信用积累模式、基于电商平台或社交网络模式等四种金融科技信贷支小模式。但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破解信息不对称所需的外部数据获取难度大、金融科技信贷模式下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缺乏及金融科技信贷模式下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处置措施滞后等因素影响了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支小支微。为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本文建议银行机构要提高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要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不断完善对银行金融科技信贷产品的风险分担机制,并加快建立针对金融科技信贷产品案件的司法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问题。本文探寻了保险参与小微企业融资过程的四种模式,通过与政府部门、银行、担保机构、租赁公司共同建立融资保险机制,实现风险分摊、损失共担,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可获得率。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加大小微支持力度、合理测算小微融资成本、着力提升融资能力等方面总结了白银市小微金融发展情况,阐述了白银市融资担保机构基本情况、担保基金发展情况,介绍了白银市融资担保助力小微发展的主要模式有“金控担保+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基金+个人(企业)”“省农担+银行+农企”“省农担+农联社+合作社”等,指出白银市融资担保助力小微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金控担保门槛要求高、政府审查不严、民营担保公司亏损较多、监管权责不明确、信用体系建设基础脆弱、相关补偿政策落实难,提出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加强推荐项目的资质审核、完善风险共担机制、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有关风险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濂 《中国金融》2015,(4):39-41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开发银行创新运用开发性金融原理,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完善了“以市县合作为基础,以平台与合作机构建设为手段,以多级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融资机制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模式,为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实现金融普惠,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国内外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情况基础上,分析了青海省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农牧区缺乏担保抵押物,风险分担机制运行落实不够完善,担保机构业务发展受到较多限制,农牧业保险发展滞后等,建议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提高风险分担机制绩效,支持担保行业稳健发展,大力发展农牧业保险。  相似文献   

10.
"小额贷款服务小微企业,两‘小’和谐叠加,就能做出大美的事业";"希望微众银行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不仅自己能杀出一条路来,而且能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普惠金融多次发表谈话,细细品味,不难看出国家对于这一事业的高度重视。前不久,银监会新设"普惠金融工作部",强化在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服务和小贷、网贷、融资担保等非持牌机构监管协调方面的抓总职责,以统筹银行业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融资难一直是创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困境.要破解融资难这一难题,需要有效促进企业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银行等三方的积极合作与协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确定最优风险分担比成为融资担保政策考量的重要环节;(2)适当增加银行贷款率,提高银行放款意愿,关键要解决企业的成本负担;(3)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而言,需要在依靠自身经营积累的盈余公积补充资本金与依靠财政补贴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直辖市)企业调查数据,测算宏观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支持对企业融资缺口具有显著缓释作用;政策支持对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改善的效果更明显。基于此,本文建议:增强金融政策的靶向性,提高金融普惠性;出台更多精细化利企金融政策,促进银行向普惠金融业务倾注更多资源,推动普惠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更多惠企政策;延长税收减免、费用减除等政策措施;为符合条件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确保初创期潜力企业获得必要的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为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活力,维护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利益,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从宏观层面看,该项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助推了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及担保机构收益得到较好维护。但是,笔者在审计调查审也发现,该风险补偿机制亟需完善。一、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中存在的问题风险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助额度偏低。目前建立的小微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主要依靠市级财政资金,缺少区县(市)乃至镇(街道)级的财力补充,使  相似文献   

14.
苑梅 《财政监督》2014,(8):33-36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受到市场不完善与体制弱点的阻碍,其较难获得正规金融与外部资金,结果也导致了企业难以达到最优规模。本文阐述了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现状及突出问题,从提高融资扶持绩效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合理引入民间资本介入中小微企业、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搭建信息平台与融资平台以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和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但受到市场不完善与体制弱点的阻碍,其较难获得正规金融与外部资金,结果也导致了企业难以达到最优规模。本文阐述了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的现状及突出问题,从提高融资扶持绩效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合理引入民间资本介入中小微企业、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搭建信息平台与融资平台以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和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各银行在监管部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考核的压力下,由于小微企业贷款缺乏抵押担保,而感叹"难贷款";对于融资性担保机构,尤其是民办融资性担保机构由于银行对其担保不够信任,担保准入难,担保倍数低,从而感叹"难担保"。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合作三方都"难",难在何处?症结何在?笔者以赣州市融资性担保机构为突破口,对银  相似文献   

17.
《时代金融》2019,(5):97-99
融资担保是破除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广西着力推动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充分发挥"广西特色"政府性担保体系的作用,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开展"4321"新型融资担保业务模式,实行四方风险分担机制,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文章通过归纳广西融资担保行业"4321"分险模式取得的现有成效,发现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机构突破时空限制的服务模式,会使政策性担保机构与合作金融机构之间的空间距离拉长,进而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增加担保贷款交易成本,影响政策性担保机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需要完善再担保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以提升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MLF担保品扩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和三重差分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对担保品政策结构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宽松的担保品政策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促进其信贷期限结构延长。该结构效应在高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低融资成本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小微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弱化银行信贷传导机制和减少银行信贷需求,降低了担保品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调控效果,此“替代效应”在强监管套利与弱银行竞争条件下尤为明显。本文结论能为完善货币政策担保品框架与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贷款优势,以建立长效的小微企业服务机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晗  宋效军 《银行家》2020,(4):10-13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凸显了小微企业风险抵抗力弱的特征。而全球疫情的扩散加大了中国经济企稳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小微企业作为弱势群体更将首当其冲。在疫情期间,银行在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要化被动为主动,挖掘重点行业有成长性的小微企业,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储备,促进小微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业应该如何应对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冲击,建议摸清存量资产状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准备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应对方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施动态重检,持续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