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近.经常听朋友抱怨工作不开心.某某故意和他过不去.某某没真本事却当上了主管.说工作很痛苦.不想干了。我想这也很正常.大家在一起工作.矛盾不可避免.关键要看自己怎么样面对。  相似文献   

2.
儒生苏日明     
跟苏日明约好的采访时间是上午10点半,当天,离约定时间还差几分钟的时候,我见到了爱迪尔企业文化专员张佳,由她带着去苏日明的办公室。路上,张佳说:“我们苏董喜欢睡懒觉,但今天跟你约好了,他很早就到了.”采访中,平均每半个小时,他的电话要响起一次,他直接挂掉两个电话后,我告诉他,采访时间可能比较久。他可以接电话,第三个电话响起来时他才接听。上午的采访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苏日明的办公室外就是通向食堂的走廊,一下班,员工鱼贯而过,热热闹闹,大呼小叫,而他办公室的门却总是开着。“看着同事去吃饭,”苏日明说:“就感觉是家里的一群兄弟姐妹去吃饭一样,作为‘兄长’是很开心的,公司很热闹,人丁兴旺,我很开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去青海和西藏旅游成为了一条热线。我几次想踏访“世界屋脊”,都被好心人劝阻:你身体行吗?某某去拉萨,下了飞机进医院。再从医院去机场回北京;某某在拉萨一觉睡下再没有醒来。这些信息令我惶恐不敢贸然前往.难道去西藏真的如此可怕吗?今年7月,我还是下定决心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相似文献   

4.
一个连高中都没有念完的打工仔,却创造了一连串奇迹:“托福”满分670,清华的一些高材生能考600分也很不易,他竟考了630分;他是清华园里唯一用英语卖馒头的人,并被《人民日报》评为“中国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从一名大学食堂普通切菜工,到名震全国的“金领硕士”,张立勇是怎样完成这种人生跳跃的?  相似文献   

5.
文双春 《金融博览》2021,(19):23-24
前不久,家乡的一对父子找到我,为读大学的事情想听听我的意见.准大学生羞于开口,其父代言:孩子高中阶段成绩一直不错,正常情况下考个好点的大学没问题,但这次高考没有发挥好,考砸了,只能上个一般般的大学,孩子很失望,担心读个不怎么好的大学将来可能找不到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哥     
春节前收到在乡下的大哥的来信,信中写道:“二弟,你已经几年不回家过年了,父母亲我和你大嫂,还有你俩个小侄儿都很想念你,盼你今年回家过年。你大嫂喂了两头大猪,一头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一位青年到深圳找工作.老板问他,你会做什么?他说我什么都能干好.老板把他安排到了离公司很远的一个小门面店负责营销.其实,营销对他陌生得很,但他一边学一边干,很快就适应了,并且干得很出色.结果被老板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把他提拔为部门经理.这个青年人成功的秘诀就是自信.  相似文献   

8.
老板择人     
我在一家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上班,这段时间公司里很多技术骨干因不满老板给的薪水,纷纷另谋高就去了。老板为这事很是心烦,他抱怨说不是不想给员工良好的待遇,只是公司正处于成长期,资金比较紧张,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满足员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味道     
王辉俊 《金融博览》2011,(19):73-73
烦不烦她对他说我很讨厌你,他却很幸福。他知道她其实是对他说我很喜欢你。她对他说我见到你就烦,他就更幸福。因为他知道她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就是见不到你我更烦。离不离她十卧艮地说,我们离了吧。他也十艮恨地说,好,离就离。她瞪着眼说.好哇.什么时候办手续?  相似文献   

10.
到达奥克兰的几天后,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钓鱼高手。高手姓刘,是湖南的一位退休干部.到这里两年多了。他常去海边钓鱼,就是他,去年钓起了一条40公斤重的大鱼。同这样的高手兼老乡一起钓鱼.岂非人生快事。  相似文献   

11.
他考了四次大学,却均未能金榜题名;然而,当他加入到打工行列之后,却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从1987年到1997年,正好10年间,他创下了2000多万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黄鸣 《理财》2008,(12)
我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在出差路上我给公司副总打电话,考虑到公司搬家之后,上年纪的老员工中午休息找不到地方,很成问题,我们商量在十楼或者三楼挪出一个地方来安一些床,让这些同志在中午能有安歇之地。说完这事我挂断了电话,突然又想起另一件事要嘱咐,接着又拨他办公室电话,结果接电话的是副总助理,他说副总去三楼了,好像是去安排住宿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投资》2007,(5):36-38
感谢你们办了这么好的一本杂志,令人受益匪浅。我过去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职务做到公司副总,是公司4个副总之一。因为公司办得还可以,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畅通,由于我在公司当时是分管外联工作,按我们总经理的话说,是用公司的钱去替我自己打点关系。我想事实可能也是这样。通过这样一份工作,这几年确实是认识了不少的人,积累了不少的资源。后来因为与公司里的一位重要人物产生了分岐.他是公司的创业元老,我想这样呆下去没有什么意思,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当时有两个想法.一是找个地方去继续打工,二是自己开创一份事业.自己当老板。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再去打工也就是这样,一年赚个几十万元,被人呼来喝去.没有什么意思。而我自己有许多想法.觉得都是不错的点子。再则.我仔细衡量了一下,觉得凭借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自己创业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所以开办了现在的公司,仍旧是在互联网领域,相当于一个互联网的公关和沟通业务吧,应该说跟我自己的志趣和这么多年的人生历练是相符合的。我原来以为凭借自己丰富的资源.办这样一家公司应该是不太费力气的事情.即使赚不到更多的钱,至少也不会有彻底失败的可能。但是现在我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主要是自己原来以为可以用到的资源.而且被别人亲口许诺帮忙的资源.一旦到自己真的开创公司.就变得全然不管用了。该找到的人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也是模棱两可.要不然.帮忙是可以.但是开价太高.不像朋友.完全变成了买卖关系。而不想搭理的人,不相干的人.倒是接二连三地找上门来.热情有加.都是不想出力而想分羹的。现在我是头大如斗.度日如年。没有办法.所以还是想向你们求教.这个创业资源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积累的创业资源究竟应该怎样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感谢!  相似文献   

14.
今天如果有一家公司对我说,我们的产品全部卖到美国去,这样我会害怕;如果他说,我们70~80%的产品卖到中国,20~50%的产品卖到欧美,这个公司我们会比较相信。中国国内的市场足够大,需求也很强劲,中国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自身有着良好的经济循环,而相对来说,国外的市场会疲弱一些。  相似文献   

15.
林洁迩 《科学投资》2004,(12):66-66
我1995年法律专科毕业后,没有去公检法,也没去律师事务所,而是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一般人都觉得房地产公司收入高,其实我们公司老板是台湾人,那个节俭程度我就不用细说了,他有一句口头禅——“对自己好一点”,怎么样才叫好一点呢?就是午餐不吃“咸菜面”而改吃“大排面”。我就是在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了近十年。  相似文献   

16.
资金掮客,拆借高手,中国民间投资第一人,这就是天使大哥刘晓人. 童年坎坷,机灵过人,人脉熟络,炫富高调,这样几个词语用来形容刘晓人再合适不过.从德清茶馆老板到杭州红鼎创投,他用民间再平常不过的手法,以两个异地相隔的盛装企业为平台,左手进钱,右手出钱.在短短数年间,他巧设"庞氏骗局",以一系列空头项目集资诈骗高达2.1亿元,最终东窗事发.  相似文献   

17.
他考了四次大学,却均未能金傍题名;然而,当他加入到打工行列之后,却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从1987年到1997年,正好10年间,他创下了2000多万的财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陈巍 《财会学习》2007,(7):66-66
我大学就读的是土木工程系,和会计唯一的联系就是大二的时候上过几次<会计学原理>的选修课,但实际上在考CPA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习惯了到银行办业务一定会去找他。因为他精通业务,待人真诚热情,渐渐地成了朋友。可是这个月去办理提前还贷,从柜台到办公席都没有找到他。支行的行长惋惜地说:"小×实在是不得已,到一家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去了,去了那里之后,他的身份就是银行的正式员工了,从此就甩掉了那个‘如影随行’的劳务派遣的身份。遗憾的是凭我基层行长的权限还留不住他啊。  相似文献   

20.
杨宇涛请司机停下车,自己到路边超市去买了几瓶水,给大家每人发了一瓶--今天要从老家海丰回深圳,需要两个小时车程。司机师傅习以为常地接过水,边喝边说,这就是小老板的风格,他自己能做的事从不要求别人去做,在一起相处很随便,没有给他打工的感觉,“除了不能在车内抽烟”,因为他对烟味很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