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企业年金“信托型”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年金入市的合规化,如何保证年金的投资运营安全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年金安全运营的必要性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分析, 提出年金入市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并就具体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年金的发展与发展规范的机构投资者是一致的,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的发展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分析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改革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年金以信托型为基本模式,受托人是企业年金管理和运营的权力中心。按照受托机构的性质,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分为法人受托模式和理事会受托模式。法人受托模式是指由取得相应资格的金融机构担任受托人的管理模式;理事会受托模式是指由企业内部成立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担任受托人的管理模式。企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是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企业年金立法的滞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的需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年金立法历史沿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年金立法的基本框架,最后,提出了完善企业年金立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贡峻  陈磊 《海南金融》2010,(10):84-8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快,企业年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金融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年金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然而,企业年金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产品同质化的现状,探究同质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金融机构规划企业年金产品体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产管理是企业年金运营管理业务的核心,制定战略资产配置策略是年金受托人的法定职责。理事会受托人应将战略资产配置识别为核心风险业务,以此为中心展开风险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而向管理专业化、市场化迈进。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存在理事会受托和法人受托两种管理模式。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007年建立年金计划后,选择理事会管理模式进行运营,即由企业内部成立理事会,代表企业及“参加年金计划员工”管理本单位年金基金。  相似文献   

7.
源于欧美保险市场的变额年金产品,在2011年正式登陆我国人身险市场。2011年6月20日,金盛人寿对外宣布,推出一款名为"保得盈"的变额年金计划,产品将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个首批试点城市开售。2011年7月21日,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也宣布推出了"步步稳赢变额年金计划"。至此,我国保险市场上有了最新的两款变额年金产品。变额年金产品对大多数中  相似文献   

8.
"实现长期保值增值"是受托人管理年金基金的核心目标,而资金分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年金基金管理模式下,资金由受托人分配至年金计划下的各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在投资组合表现既定的情况下,资金分配方案直接决定年金基金的投资业绩.对不同经济周期下投资组合的业绩表现进行量化分析,并进行前瞻性资金分配,可以达到提升年金计...  相似文献   

9.
朱小川 《新金融》2012,(4):44-47
本文介绍了我国新近推出的变额年金产品,在参照欧美和日本变额年金产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该产品的监管挑战主要存在于对销售行为和偿付能力方面的监管,并且需要权衡好创新发展与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变额年金所触发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的法律定义、保证意义、合同司法解释以及投保人是否属于消费者的身份认定上.对于变额年金产品未来的持续发展,制度层面上需要解决变额年金的税收、继承、抵押、流转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及《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前者放宽了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后者则允许年金投资管理人发行养老金产品。同年12月,又下发了《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实行延迟征税的优惠政策。从扩大投资范围到明确税收优惠,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政府对企业年金发展的关注,为企业年金发展拓宽了道路,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中小企业的计划参与率仍很低。为扩大中小企业年金计划覆盖面,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建立起了集合年金计划。中小企业建立集合年金计划可以获得多方面优势,是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运营合作模式开始探索建立起各类集合年金计划,然而受中小企业自身特性的局限和我国企业年金体制中现存问题的制约,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年金是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对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在以央企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建立规范的年金计划后,市场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客户。本文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发展滞后的瓶颈,提出中小企业尽快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政策障碍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是解决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困难的重要政策安排.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存在"前端集合"与"后端集合"两种模式.本文在分析两种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优势、政策障碍与缺陷,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云  郑伟 《保险研究》2018,1(1):3-13
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构建中,商业年金应当扮演重要角色。居民商业年金需求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社会保险与商业年金需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地区2007~2015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居民商业年金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人口结构变量方面,死亡率下降、老年抚养比和城镇化率提高,均对居民年金需求产生正向影响;在社会保险变量方面,社会养老保险与年金需求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社会医疗保险与年金需求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此外,收入水平提高会增加年金需求,预期通胀率提高则会抑制年金需求。这些研究结论的一个共同指向是,未来我国居民商业年金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一变化趋势对商业年金市场的政策导向、供给侧改革和政府监管,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首次建立我国年金保险货币价值的分析框架并开展实证研究,根据中国市场的基本数据测算年金货币价值比例(MWR)。研究发现:按照国际通行的“MWR达到0.9说明年金定价合理”这一原则,用不同的排列组合对比分析判断,目前我国年金产品定价基本合理;在我国部分城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水平下,目前年金保险对个人而言具有实际价值,被保险人不仅可以收回保险费成本,还可以获得长寿风险保障;不同年金产品MWR差异显著,无任何给付期间保证或无金额保证的终身年金MWR最高。相同产品在不同年龄购买时对应的年金MWR也各不相同,存在最优购买年龄。本文还对如何创新和优化年金保险供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已成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刚刚起步,当前很多企业对年金账户管理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都有待提高。笔者对我国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完善企业年金账户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寇勇刚 《金卡工程》2009,13(2):160-160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中的企业年金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完善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年金会计制度建设及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业务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在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该项业务客户覆盖面广、资金沉淀量大,是各家金融机构激烈争抢的利润蓝海。本文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视角,通过比较分析年金市场上各家金融机构的优势特色及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商业银行在年金业务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进一步开拓市场、锁定客户、占据市场主动地位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集合年金计划实施以来,在金融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在资本主义土壤下成长起来的制度与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以及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匹配的地方,使得目前的集合年金计划发展缓慢。本文针对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实现金融业与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互动发展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集合年金计划实施以来,在金融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在资本主义土壤下成长起来的制度与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发展状况、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以及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匹配的地方.使得目前的集合年金计划发展缓慢。本文针对集合年金计划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实现金融业与中小企业集合年金计划的互动发展提供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