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公司法》确立判决解散制度填补了我国公司立法的空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对该制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化,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尚存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对公司僵局、股东利益和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判决解散的司法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公司僵局与股东滥权是现代公司运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公司法的制度安排。为保护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的司法解散进行了规定。但由于该条规定过于概括,缺乏可操作性,加之欠缺公司司法解散的配套规定及司法经验,使得司法解散在司法实践中困难重重,在此有必要对第183条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公司僵局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司法实务的一个难题,新公司法第183条为其解决指明了司法解散的救济路径。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相关细节并不详实。文章就第183条中"严重困难""重大损失""其他途径"等规定提出质疑,并对该条文没有明确的被告主体、股东持股时间限制和善后清算程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广文 《金卡工程》2010,14(8):208-208
我国公司制度建立之后,各种公司组织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实践中公司大股东压制中小股东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并在各种公司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鉴于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公司法》,并于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在新通过的《公司法》中,相对于之前的《公司法》作了较大的修改,在原来总共229个条文中,删除条款46条,增加条款41条,修改的条款达137条。旧《公司法》对股东权益方面条款较少,并且往往只规定"应当怎样",但缺乏"违反了怎么办"的条款,特别是缺乏有关司法保护的相关规定,使得弱势股东或者受到损害的股东无法启动诉讼程序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徐明 《中国金融》2022,(8):47-49
<正>股份收购是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我国《证券法》专章规定了上市公司的股份收购,但股份收购不仅仅体现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中,其范围涉及所有公司。《公司法》和《公司法(修订草案)》尽管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专章进行了规定,但对公司股份收购的规定并不多,还需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本文就本次《公司法》修订中公司股份收购所涉及的公司章程、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诚信义务、一致行动人协议效力、公司僵局等问题提出修订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解散的条件,都是全体股东合意的结果或是全体股东都不可抗拒的原因,依据这些条件行使公司的解散请求权,没有过多的法律障碍一但是如果公司部分股东以公司不能实现其目的而起诉要求解散公司,则需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公司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鄢青 《福建金融》2006,(10):48-51
对银行而言,一方面,由于公司客户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客户,因此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对保护银行债权及信贷资产安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公司的设立、经营、治理乃至于公司解散清算等环节鼓励公司与股东自治,扩张公司的商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使新《公司法》在赋予公司更大的自治空间的同时,也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解散和成立一样,是《公司法》中应规定的内容,本文对公司解散,特别是公司司法解散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类型、原因、效果、原被告双方及其管辖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明 《中国金融》2022,(9):41-43
<正>本次《公司法》修订在中小股东和债券持有人保护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但结合我国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现行《公司法》和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司法(修订草案)》对公司中小股东和债券持有人的保护可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应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差异化累积投票制度、一定范围内的差异化表决权制度、债券持有会议制度和债券受托管理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论合理期待理论在公司司法解散制度中的实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司法解散有过明确规定。虽然这一规定对公司法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用中,在处理诸如预期改变或者因继承、受赠而获得股份的问题上,现有的法律仍将眼光放在投资时间这个相对较狭隘的概念上。对此问题,法律应更多地考虑公司经营管理情形的改变,从而保护小股东的合理期待权。  相似文献   

11.
股东知情权是保护股东权利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性权利。现代公司治理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公司股东在获取经营管理信息上的弱势地位,并导致董事会等高管层借此损害股东权益。2005年10月27日《公司法》最新修订对股东知情权进行了完善,这将有利于该权利的保护。文章结合新修订《公司法》探讨了股东知情权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明 《中国金融》2022,(7):40-42
<正>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公司法(修订草案)》尽管对现行《公司法》中公司权力机构所涉及的相关条文进行修订,完善了相关规定,但其中有关公司权力机构的相关问题仍有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笔者认为,《公司法(修订草案)》在公司权力机构的名称、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持股标准、股东临时提案、股东大会最低出席表决权比例等方面仍需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公司陷入僵局时,解决股东矛盾和减少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之一是解散公司。笔者以司法解散为视角手,讨论了我国法律、司法解释对公司司法解散的条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旭 《金卡工程》2010,14(3):205-205
我国《公司法》第183条及司法解释的公司僵局的司法介入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尚不够健全,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同时要大胆借鉴境外的成功经验,使之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23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后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开始执行。本次公司法修订是1993年《公司法》颁布以来的第二次大范围修订。修订内容较多,涉及到所有章节。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公司登记制度、股东出资责任、公司治理制度、控股股东义务、董监高的信义义务体系等方面,其中一些修订内容将对财务会计核算形成一定影响,本文对此加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的清算程序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司法解释对清算程序进行了补充,由此公司强制清算制度对于打破公司僵局,维护债权人、股东的利益逐渐发挥重要作用。但公司清算程序中仍存在清算申请人范围过窄,逾期债权的审查原则与强制清算和解制度缺位等不足。因此,完善清算制度,扩大清算申请人的范围、明确逾期债权的审查原则及推进和解制度的运用将会进一步体现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设定目的。  相似文献   

17.
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称新公司法,修订前的公司法以下称旧公司法)已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司法是规范公司组织和行为的重要法律,修改后的公司法立足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需要,对原公司法进行了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在有效保护投资人.经营者,劳动者利益,全面提升公司依法治理水平,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必将产生日益重要的作用。 新公司法对银行业务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从银行角度来看修订后的公司法,一方面,属于公司法人的银行一样要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另一方面,银行所面对的成千上万的公司客户,其成立,经营治理乃至公司解散清算将依新的公司法发生众多变化,银行必须要系统全面地关注新的公司法律铜度对银行各种业务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积极应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余筱兰 《中国外资》2012,(12):233-234,236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可能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需要采用法律手段对其加以制约。《公司法》是直接调整公司行为的法律,但是目前的《公司法》对关联交易行为的规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因而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完善《公司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从而保护公司、债权人以及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分析关联交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可能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需要采用法律手段对其加以制约.《公司法》是直接调整公司行为的法律,但是目前的《公司法》对关联交易行为的规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欠缺,因而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完善《公司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从而保护公司、债权人以及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分析关联交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银行贷款担保方式中,母子公司之间担保较为普遍。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公司法》虽然对公司为股东担保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公司为股东担保的形式之一——“全资子公司为母公司担保”并不能完全适用。那么,全资子公司是否可以为母公司提供担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