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3年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这一年,移动支付、互联网小额信贷以及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和产品在我国蓬勃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务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将展开激烈竞争,未来甚至可能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  相似文献   

2.
金融互联网的发展,要求银行要以互联网的思路来做电商金融,切实打通供应链所有环节,掌握"入口"资源。2013年开始,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正式涉足电子商务,开设自己的网上商城。其中,2013年正式投产上线的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出了金融互联网的首份答卷。与此同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各大电商平台正式跨界金融业,余额宝、零钱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风生水起,迅速席卷普通民众的理财钱包。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以3G/4G、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崛起,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传统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3年被媒体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了银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余额宝、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潜力不可估量。深入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发展,是加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目前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得以迅猛发展,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代表产品诸如余额宝、P2P、第三方支付等。本文仅就互联网金融模式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了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高收益网上理财产品的持续火爆助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急剧升温,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将2013年定位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这既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启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年份,在互联网的搅动下,不仅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和转型压力,金融业还进入了从混业经营到跨界经营的业态。谈到银行的压力,最大的压力当来自于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传统金融中介和支付结算地位的挑战。继支付宝之后,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央行的政策鼓励下已经遍地开花,6月13日问世的余额宝被认为是又一次改变互联网金融的历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小额贷款、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职能、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余额宝、财付通的高调上线,引爆了国内金融市场,引起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由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地被阿里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取代,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将会有利推动传统金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支付宝、余额宝、网络信用卡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往往有着超强的颠覆力量,这或许也是还没准备好的传统力量不愿意看到的。去年,网络信用卡暂停,金融圈一致指向央行护犊银联。马云在发言中也坦言"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互联网金融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9.
正在"股债双杀"背景下,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长期投资产品2013年来均遭吐槽,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各种"宝"类产品成为市场的一道风景。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据统计,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与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规模达到556.53亿元,规模增加了近4倍,一跃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基金。2013年8月1日,腾讯公司也不甘落后,利用第二大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联手华夏基金旗下活期通正式推出微理财,进军互联网金融。由于现金宝、余额宝、财付通等的出现,互联网金融成为2013年投资圈热议的话题,各种"宝"类产品仿佛一夜之间被披上了投资热品的光环。  相似文献   

10.
励跃 《金融会计》2014,(6):19-20
互联网金融是今年的热点话题,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金融产生了较大影响和较强烈的冲击。 其实,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刚刚起步,属新兴领域,对于其短期内的爆发式发展和其在支付、信息处理以及金融资产配置方面的创新,都应冷静对待,明确方向、准确定位并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群体的网上支付和投资理财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重庆市永川区964位本专科生支付宝和余额宝了解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找出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支付方式和理财行为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促进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2.
封莉  张松 《中国信用卡》2014,(11):70-74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社交化网络、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逐渐以互联网金融的形态渗透到传统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余额宝、P2P信贷、网上保险、线上融资等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些变化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不小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金融模式兴起,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与发展背景,通过对比,了解其特点和优势。并以余额宝为例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理财产品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对此的态度是,第三方支付方式是个自由的市场,只要你不存在欺诈行为,任何组织和企业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支付方式,无论是支付还是提供短期信用,只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支付系统的效率。在最近的中国互联网江湖上,最热门的话题当属“央行监管余额宝、叫停虚拟信用卡”。成长中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思索,第三方支付路在何方?互联网金融是否已触发央行监管底线?而过早的监管会不会扼杀互联网的创新?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多次表示,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并明确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对余额宝等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勇 《首席财务官》2015,(Z1):80-86
从信贷规模来看,互联网金融多少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金融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互联网金融正在“自下而上”地推动普惠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及金融环境的改善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新玩法颠覆传统思维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在中国鸣响了互联网金融的枪声。它的玩法让传统金融从业者始料未及,之后,金融业界诞生了许多个“宝宝”。在此之前,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尝试“触网”,利用自建的电子商务渠道做网上直销,在金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金融展见闻金融展现场,各参展厂商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防伪识别、生物认证、ATM、高速扫描仪、自动填单机、智慧机器人等诸多方面,都展出了新产品。其中,笔者对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产品印象最为深刻。"掌中付生活派"和"开店宝"等集移动支付和互联金融于一体的创新产品让笔者感受到,技术创新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支付和消费方式。"手机扫描二维码取款"、"单目虹膜识别取款"、"手指静脉识别取款"、"刷脸支付"以及"身份证联网核查人脸识别方案"等防伪识别技术和生物认证技术让笔者惊叹于特征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余额宝作为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创造性尝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通过PEST工具对余额宝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余额宝去中介化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已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但是社会信用缺失、风险披露和揭示不充分、法律合规风险等问题层出不穷,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应采取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与余额宝相适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完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等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13年,阿里余额宝等高收益网上理财产品的持续火爆助推互联网金触在中国急剧升温,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将2013年定位为中国互联网金触元年,这既意味着互联网金触已经开启一个新时代,同时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盖宏 《甘肃金融》2014,(6):55-56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在传统金融理财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媒介(分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两种方式)实现的金融活动。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营销正在成为新渠道,将基金销售系统内置在国内最大、用户最多的支付宝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型衍生理财产品将成为互联网发展与金融理财业的创新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蓬勃发展,被誉为"草根理财神器"的余额宝,当前客户数突破8000万人,规模已超5000亿元,当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已达三十余种。然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持续火暴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风险。诞生于美国的PayPal基金与我国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功能类似,历经十年兴衰,最终关闭。美国余额宝的兴衰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