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中,操作风险一直是管理难点,具有涉及面广、管理半径长、不易识别、不易控制、不易量化等特点,且在管理工具和量化方法上都没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那么成熟。近年来,银行业因操作风险导致的巨大损失却日益增多。本文利用贝叶斯网络进行建模,量化研究关键风险指标与关键风险诱因的因果关系,正向分析各种操作风险诱因的影响程度,反向分析操作风险指标出现预警后,风险诱因的后验概率如何变化,以期不断优化模型,以更好地管理操作风险。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关键风险指标阈值设置方法和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的关系。同时,结合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文章采用用于工程学领域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了贝叶斯网络在银行操作风险方面的建模与应用,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4.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的量化是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由于对它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对操作风险主要量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的量化是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由于对它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对操作风险主要量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操作风险的量化是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由于对它的认识尚处于初步阶段,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仍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对操作风险主要量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分布情况,构建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评价体系。运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考量国有商业银行2007~2012年间的485组声誉损失数据,得出声誉风险的超极限矩阵。实证表明,企业感召力缺乏、产品和服务缺陷、银行风险控制不足等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主要因素,银行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规避和分散。 相似文献
8.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概率越来越高,操作性风险损失明显增长,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借助"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未来几年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出发,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降低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概率越来越高,操作性风险损失明显增长,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借助\"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推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未来几年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出发,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降低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记分卡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操作风险记分卡是对潜在的操作风险及其环境变化较为敏感,能反映出特定对象的操作风险水平、来源和起因,以及业务操作流程的质量。论文对操作风险记分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完整设计,并对基于记分卡的风险控制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记分卡的评估结果,在损失分步法下使用蒙特卡洛模拟得到控制前后的损失分布,可为控制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发现需要改善的风险状况。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功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26-30
当前,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损失的重要源头之一,国际银行业正在积极研究加强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方法.本文在定性分析操作风险的基础上,概括性地回顾了国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监管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健全监管制度框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加大风险管理工具开发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股改上市的步伐,但滞后的业务流程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各项业务流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流程,介绍了国外相关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业务流程的现状并设计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的具体方案:即实行网点综合化和柜员综合制改革;以业务处理中心为主体,实施前后台业务流程再造;建立以业务核算预警监控系统为基础的检查监督机制;建立以支行核算管理部门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体系。作者还介绍了该流程再造方案试点实施后的效果,同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业务是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各大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以规避风险和套期保值的新型业务,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衍生业务及其风险类型,并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衍生业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即使是损失很小的操作风险事件,也会引发巨大的声誉风险并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效应及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以2001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201件操作风险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国家声誉的风险分担机制,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更低且恢复较快;而涉及高管人员的操作风险事件会造成更大的商业银行声誉损失。本文进一步对声誉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易受到声誉损害,但国家声誉对国有大型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声誉风险效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风险抑制作用会与商业银行有形资本形成"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以国有大型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中,应重点关注中小银行和高管人员在监管操作风险事件引发的声誉风险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完善落实有形资本的监管制度提升对声誉风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范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是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归纳总结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现有流程和体系结构的变革,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的设计,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即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坚持精减流程的原则、坚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的原则及坚持激励约束配套的原则。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应按照不同客户类别分别授权,通过数据清理,分步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由不同级别的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负责不同种类的客户,最终实现贷款业务的高质、高效审批管理,重构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7.
王利军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2):97-99
文章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维护三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建议。同时对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建设得以实施的环境保障条件进行讨论,以期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加以更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操作风险涉及银行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不同银行、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操作风险特征都不相同。操作风险度量是对操作风险进行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目前还没有普遍适用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现有的一些主流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的影响和操作风险的因果性特征。因此,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应考虑到其特征,既要综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也要可以灵活地进行动态调整。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在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上,可用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调整的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作为自上而下的度量模型,用贝叶斯网络技术作为自下而上的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风险管理系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的风险管理理念、策略和政策都需要通过具体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施,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得以落实、政策得以实施、过程得以体现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现状的分析,以及与国际活跃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实践的比较,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恰当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提供前提准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操作风险涉及银行经营活动的所有领域、各个环节和所有人员,不同银行、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操作风险特征都不相同。操作风险度量是对操作风险进行经济资本配置的基础,目前还没有普遍适用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现有的一些主流模型没有充分考虑内部控制对操作风险的影响和操作风险的因果性特征。因此,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应考虑到其特征,既要综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也要可以灵活地进行动态调整。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在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上,可用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调整的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作为自上而下的度量模型,用贝叶斯网络技术作为自下而上的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