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业伟 《理财》2014,(5):13-13
经常发现许多投资者都对理财比较在意,这本无可厚非,毕竟谁都喜欢多赚一些钱,但是不少客户却对收益有些过分苛求,一张口就要收益8%、9%甚至大大超过10的产品,而且还要保本,这让人很是无奈。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12日,上海农商银行发行了一款名为"鑫意理财福通2013902期"的产品(以下简称"2013902产品")。该产品在投资方面没有什么新意,但其收益结构却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该产品期限1年,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预期收益率4.50%~5.40%,对于高于年化收益率5.40%的收益部分,客户能按80%的比例获取浮动收益,银行按20%的收益获取浮动管理报酬。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很少使用"浮动管理报酬",即便使用,也仅限于证券投资类产  相似文献   

3.
李坚:通过渠道协同,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渠道在产品推广中的优势,为产品、为客户提供无盲点服务。客户:e理财可以手机银行购买了!刚试了一下,超方便!登录以后直接购买!好事儿。客户:手机银行也可以买理财了!客户:别这么快卖光呀!能等我到明天么?……这是客户在网上对光大银行"阳光e理财"专属高收益产品的留言。  相似文献   

4.
《投资与理财》2014,(11):38-39
全民理财“骚动”时期,无论白领、学生,还是大爷大妈,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理财大军,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原本只是到银行存款的市民,在理财经理的忽悠下,总是被高收益蒙住双眼,其实,“看起来很美”的理财产品,许多都经不住细细推敲。有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仍需要投资者好好掂量。购买理财产品,当心坠入“蜜糖陷阱”!  相似文献   

5.
正一、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从国有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产品的情况看,理财产品销售后,银行从未向客户披露理财资金多项必要信息,在理财产品终止时,也不向客户提供详细的产品收益情况,客户对资金的操作情况及风险情况一无所知。虽然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理财产品前都进行了风险提示,但并未就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向客户做充分提示,易引起纠纷。(二)专业理财人员缺乏。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素质要求极高。然而目前许多基层金融机构缺乏理财专业素质较全面的  相似文献   

6.
胡旋 《时代金融》2011,(25):34-35
<正>随着通胀压力加剧,老百姓为了捍卫钱袋子,理财成了必要的选择。现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和种类很多,但各种产品和种类都有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银行理财产品迷人眼,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有差距各家银行推出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其收益普遍高于定期存款利息,甚至有收益高达6.5%的27天短期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会财会》2008,(6):44-44
一、不要被预期收益率迷惑。目前市场上多数理财产品都标有预期收益率。事实上这些预期收益率并非是理财机构对客户的收益承诺,这只是一种基于经验与行情所作出的一种预测,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并不会因为产品到期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率而给予客户补偿。而金融监管部门也反对各理财机构作出收益保证。所有的投资都具有不可预测性,谁也无法预测风险何时何处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在日常工作中,理财经理们经常遇到对理财特别反感的客户。那天,网点大堂经理向一位前来存款的女客户推荐正在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这位客户听后,嗓门立刻就高了起来:"不要跟我说理财,我一听就烦。"吓得大堂经理再也没敢说话。后来这位客户感觉有点不好意思,解释说以前在某银行买过理财产品,不但没赚钱,还亏了本,所以态度不太好。最终这位客户没有购买理财产品,将资金存成了存款。对理财产品不认可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理财产品;二是听亲戚朋友或者别人说理财不好,理财产品不能买;三  相似文献   

9.
李家杰 《理财》2012,(10):54
很多人预测在两次降息后银行理财收益要下跌,但随着时间推移,理财收益的调整并没有预期来得大,个别银行甚至出现了不降反微涨的情况,让很多投资者大呼不明白。在8月下旬,央行出手2200亿元逆回购的消息又暂时打消了市场的降息预期,这也让一些正准备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犯了难,是应该选短期产品保持观望态度,还是坚持投资中长期产品锁定收益?很多投资者觉得目前理财的收益似乎是稳定下来了,原来接近5%的产品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市场大幅波动、整体下行的行情中,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水果湖支行的理财经理黎雯心却为客户带来了8%的年收益率.虽然8%并不是理财市场中的最高收益,但能持续稳健保持这样的收益水平,正是她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会财会》2005,(12):46-46
银行可以承诺保底收益此前,对于商业银行是否可以提供保底承诺的理财产品,市场一直存有争议,而此次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文规定:“允许商业银行销售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客户的经济状况和知识水平等不同,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商业银行只提供单一的或者某一种类型产品,很难满足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投资工具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向客户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种类的产品。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情…  相似文献   

12.
银行理财产品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稳健、投资方向保守,虽收益不高,但风险基本可控。由于部分理财经理对产品收益大肆浮夸,多数投资者天真地认为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事实真的如此吗?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到期的9228款理财产品中,共有96款未达预期收益率(截至2011年12月20日)。  相似文献   

13.
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的下跌,创新型产品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财选择和更开阔的理财思路。银行理财产品失守5%收益线让许多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而与此同时,证监会一系列新政的出台则开始为券商理财产品"松绑",而公募基金也开始从低迷的"喝水行情"中奋力崛起。今年以来,由券商和基金推出的创新产品可谓层出不穷。面对花色繁多的产品,如何挑出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相似文献   

14.
首先,建立新的营销模式,实行产品经理负责制。产品经理由精通外汇的理财经理担任,在营销前,先由产品经理对新产品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把握提炼出推介要点,并制订出营销计划,然后再由产品经理召集全体柜面人员及客户经理进行详细说明。针对产品特点及现有客户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如中小客户由柜面人员进行宣传营销,大客户则由产品经理负责,采用电话、面谈等方式,与潜在客户逐个沟通,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客户进行理财规划。其次,内外配合,相互沟通、交流营销心得。在营销过程中,专业产品经理与柜面人员必须经常保持联系,了解销售情况和进度.及时解决营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对客户遇到的外汇专业问题予以解答,为客户提供外汇理财业务专业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周栋栋 《理财》2014,(6):88-89
近期银行理财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在5.3%左右,信托理财的平均年化预期收益率在8%~11%。为什么信托理财收益这么高?在此,为大家简单做个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期限34天,年化净收益分别是4.8%,起点5万元、30号起息。”类似这样内容的理财短信,想必一般的投资理财客户都应该收到过,但他们并不清楚产品是否保本、保收益,而销售人员往往会表示“放心吧,不会有风险”“肯定能保证”……  相似文献   

17.
“亏了,太亏了。”笔者的一位朋友,供职于一家电脑公司的小李,说起他买的一款结构类银行理财产品,一脸无奈地说,“按理财经理的说法,这款产品很好,预期收益也较高,我就把手头的20万元都买了,原本想用收益买台新液晶电视,没想到是这种情况,郁闷啊!”  相似文献   

18.
试探建立每股收益分析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晓薇 《上海会计》2001,(12):36-37
每股收益(EPS)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因此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投资者往往将每股收益的高低作为衡量股票优劣的尺度,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核心就是每股收益,因此经理人员同样非常关心公司的每股收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6,(3):12-12
2月20日至3月1日,招商银行开始发售其外汇理财产品“外汇通”。与其他银行力推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不同的是,招商银行的4款理财产品中,有3款都是收益固定型产品——52号美元理财产品为期3个月,起点5000美元.年收益率4%;53号美元理财为期6个月,5000美元起售,年收益率4.2%;54号港币理财产品为期6个月,以40000港币起点,年收益率3.5%,这3款产品客户不能提前支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倾向进行观测发现,在广大的消费者群体中,既存在着因"守财奴"消费理念形成的"储蓄癖",也存在着由"消费早熟"理念引致的"凡勃伦效应",这两种消费倾向都是不正常的.为此,我国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应通过理财顾问业务正确引导客户的消费倾向,在对客户信息认真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科学的理财规划引导客户进行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