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16年起,中国对纳入中央部门预算的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否可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成为理论和实践需要验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与地方政府债务的传导机制,并整理出美国50个州政府1965-2014年的债务和财政收支数据,以负债率和财政支出波动率作为财政绩效指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中期财政规划的实施及其阶段提升对财政支出波动率和负债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随着中期财政规划实施阶段的提升,中期财政规划降低支出波动率,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总体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是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提供了一年的政府收支计划,便于政府各部门一年的工作安排,同时也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政府收支活动的基本信息,监督政府活动。但是,年度预算的缺陷也是显著的。因此,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编制中期财政规划。一、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意义如果预算编制能够突破年度的局限,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综合统筹考虑项目性质、轻重缓急、执行期限、资金来源等因素,在安排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期财务规划与滚动预算编制的研究背景着手,探究了在政府气象部门中采用中期财务规划与滚动预算方式对财政预算编制造成的影响,并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推进气象部门中期财务规划与滚动预算编制的策略,以期对提升国家政府的资金利用效益,推进国家财政治理中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一、国家中期财政改革下高校预算编制的新要求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对国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各部门要编制好本部门、本行业的相关规划。与此同时,2015年1月1日正式执行的新《预算法》,其中一个重要改变就是改进了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财政部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期财政规划向中期预算的过渡,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中期滚动预算的概念出发,对中期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新绩效预算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中期滚动预算改革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5,(23)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新预算法提出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新要求,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将高校预算编制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笔者提出了实施高校滚动预算编制改革的必要性、编制原则、编制周期、编制前期准备工作、编制程序等改革要点。高校滚动预算编制改革在理论上的优势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会成为高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防范财政风险必须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财政风险逐渐显现,已威胁到一些地区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防范财政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机制,将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财政规划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式,对全国经济体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化"发展情况下,我国财政各项收入增速有所下降,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之间的问题不断激化。特别是表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上,在区域财政规划、专项资金融入中,都产生了一定的风险,不利于实现科学的财政预算规划。为了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国家财政部门应联通各级部门共同研制未来三年内的财政法制规划,对一些重大的财政进出款项进行预测,对规划方案中涉及的重大决策、研究项目、法制机制、财务评估进行管理,解决各项财务风险,实现科学化的财政编制规划。  相似文献   

9.
李泽深 《财会学习》2018,(15):42-43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是就政府债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而定的.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债务管理的规划,制定科学、完善的债务管理制度和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以提高政府财政运行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对此,下面就围绕政府债务管理以及财政风险防范的几个方面出发,并针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性,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1995年预算法实施至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控制经历了由紧到松再到扎紧的过程。然而在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现状难以得到改观,有条件的适度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利用一系列指标对发债主体资格进行研判,并对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在风险防范中的角色进行的重新定位,同时跟进政绩评估标准的调整等配套措施,从而对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风险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预算法》和《担保法》明确指出,除法律和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各类债务合计达178908.66亿元,这部分公共财政资金一直脱离于预算监管体系之外,隐匿性风险日益严重。编制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框架的初步构想,并对推进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欧债危机对我们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有许多启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焦点问题,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通过多种有效手段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顺地方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关系;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无偿还能力的负债;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与监督;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培育地方债务发债主体。  相似文献   

13.
一墨 《财会学习》2015,(2):10-12
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正式对外公布。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公共治理的重要基础,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政府会计新一轮改革大幕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4.
一、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势在必行 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根本是要将地方政府举债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置于法律框架之内,既要控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风险,又要防止对地方政府行为过度约束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有利于不断完善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加快中央与地方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人大对政府负债融资的制衡机制,增强地方政府负债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方政府极为有限的债务融资权和规模庞大的债务并存,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从我国现实情况考虑,赋予地方政府适度债务融资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防范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出发,应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基本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相关的制度,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政府性债务资金是各地经济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但是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地方政府债券,其余大部分债务资金尚未纳入预算管理,基层政府偿债压力逐年加大。因此,亟待加强债务预算的研究,逐步实现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乡镇政府的融资需求十分强劲,债务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从而直接影响到财政的安全性,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有序管理的体制机制,努力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与地方财政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县、乡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比较严重,应当认真解决。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20.
崔竹 《财政科学》2024,(1):99-109
数值型财政规则是约束政府财政行为的数值指标。当前世界各国主要设置负债率、赤字率等指标以加强财政约束、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财政政策可持续性。从国际演变历程看,数值型财政规则以2008年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演变规律看,数值型财政规则不是债务危机预警指标,而是控制政府赤字和债务增长、防范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重要政策依据,要实现简单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我国主要采取以债务限额管理为核心的程序性财政规则,存在债务约束统计口径不全、灵活性不足等局限。建议健全适应我国国情的中期财政规则,设置财政支出限额约束指标和免责条款,加强数值型财政规则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