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简要理论分析,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出了限制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四条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设立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协会、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来提高中小股东自我保护能力和监督能力;通过建立声誉机制抑制大股东攫取私人收益的冲动,引导大股东通过树立良好的社会声誉,获取长期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行独立董事职业化和建立完善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批准制度来加强对控股股东的违规违法决策的监督,从而达到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5.
以1993至2009年上市公司IPO过程中无形资产的剥离和付费信息为基础,本文分析了IPO时资产重组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我们的研究发现,大股东后续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越低,就越有可能在IPO时保留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并在IPO后安排更多与之相关的关联交易。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在IPO时和上市后如何从上市公司获取收益最终都取决于其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因此,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要从完善制度环境、改善公司治理以提高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成本入手。  相似文献   

6.
控制性大股东在取得合理的补偿报酬及收益后,由于自利性驱使,往往有通过控制权优势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倾向。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新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控制权私人收益中非货币性收益的度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被认为能够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能够利用控制权牟取控制权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后者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控制权收益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控制权收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尝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杨树玲 《会计师》2010,(12):10-11
<正>一、控制权收益的内涵控制权收益又称控制权私人收益(private benefits 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rossman and Hart(1988)提出的,它指的是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得的利益。而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赞同控制权收益就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本文对控制权收益的解释与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出发角度不同:侵害论是从中小股东受侵害的思路去解析控制权收益,本文站在中立的角度,把控制权收益看作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成果;(二)研究主体不同:侵害论下,控制权收益  相似文献   

9.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控制已经成为经济学界和财务学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回顾了公司治理领域关于大股东控制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大股东控制存在的普遍性、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模式、大股东控制的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论。文献研究表明,股权集中的内在机制不仅在于大股东有动力和机会增加所有股东都可以获得的共享收益,而且大股东可以通过消耗公司资源来获得小股东无法分享的控制权隐性收益,并导致企业价值的下降。最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