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2008~2014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转型经济环境下终极控制人性质如何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复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越大,企业风险越高,但缺陷修复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的风险程度显著更小,但相对央企而言,地方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风险,尤其在治理环境差的地区,地方国企的风险程度显著更高。研究表明,不同的终极控制人性质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不同影响,这既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也进一步昭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免疫功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以2003~2009年沪深两市仅发行了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高频交易数据构造相对有效价差和相对报价价差以衡量股票流动性,同时采用价差分解的方法构造逆向选择指标以衡量信息不对称程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两权分离度越高,则股票流动性越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和国有企业相比,这一关系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得更加的明显。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2007—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高管在职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高管在职消费,通过对投资者产权性质和机构投资者占比分类后,我们发现在民营企业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企业中,会计信息可比性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高管薪酬激励在会计信息可比性与高管在职消费的中介效应作用,揭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视角,检验了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且控制层级的增加会弱化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对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存在利用多元化经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并倾向于采用以较低控制层级实现较高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因此,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抑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自利动机的多元化经营行为,成为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信息可比性通过公司间信息溢出效应为外界理解和判断公司的经济业务提供增量信息,使避税活动难以实施,抑制避税代理成本从而抑制公司避税。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治理效应出发,运用2005-2015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会计信息可比性越高,避税程度越低。可比性对避税的抑制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在面临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可比性与税收征管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比性对避税的抑制作用在税收征管强度较低的地区更显著。本文扩展和深化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效应,为我国政府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以营造公平税收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可比性研究评述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比性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它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比较两类经济现象之间的异同,然而由于可比性测度的困难,其研究相对滞后于稳健性、相关性等质量特征。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系统的评述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测度方法、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最后指出了会计信息可比性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以及投资者情绪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与企业股价的相关性越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越高;且投资者情绪对内部控制质量和每股收益的价值相关性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但投资者情绪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性质与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运行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相对费用项目偏高,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行行为习惯与其终极控制人性质有很大关系,但对两权分离度的敏感程度一般。其中具体的原因和影响,其“浪费”与“掏空”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白平 《财政监督》2012,(5):21-22
如何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会计视角出发,分析了会计信息所具有的功能,结合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设理论,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投资者保护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加强证券市场投资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6-2009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终极控制人性质与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运行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上市公司,相对费用项目偏高,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日常运行行为习惯与其终极控制人性质有很大关系,但对两权分离度的敏感程度一般。其中具体的原因和影响,其浪费与掏空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财务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务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管理层与外部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信息披露自身可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约束,促使管理层强化受托责任,并可以为相关主体提供治理所需信息,从而加强外部人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通过降低对其他高成本治理机制的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的整体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因此,财务会计信息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工具。我国应当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并加强会计监管,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procedure to measure firms’ longitudinal accounting comparability 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it affects bond risk premiums. The results provide robust evidence that bonds of firms with more longitudinally compar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have lower credit spreads.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when the firms’ financial performance is poor and for bonds with speculative credit ratings.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firms with less longitudinally compar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re more informationally asymmetric and do have a higher expected default probability. Finally, the effects of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cross-sectional comparability in reducing bond credit spreads are incremental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模式由\"辖区监管\"转向\"行业监管\"的背景,借鉴制度变迁理论考察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辖区监管模式,分行业监管模式能显著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而且在受到重点监管和发布信息披露指引的行业内公司效果更好.这种监管模式变更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内部控制质量低的公司更显著,信息透明度的改善成为分行业监管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个重要机制.可见,信息披露分行业监管政策的实施已经成为健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构建内外部治理结构互动机制、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1至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银行信用借款决策的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声誉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银行信用借款(即存在门槛效应)且信用借款的比例更高(即存在约束效应);在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中审计师声誉机制主要体现为约束效应,其原因在于政治关系是一种更可靠的替代机制;非国有控股公司中仅存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门槛效应,主要归因于我国司法体系不健全,银行将寻求其他更可靠的替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声誉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其有效性受制度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We discuss how basing financial reporting on an entity's business model is, in effect, basing financial reporting on management's intent with respect to the use, transfer or other disposition of an asset or liability. We provide several examples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nd US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that permit or require intent-based accounting. We describe the meaning and consequences of basing the accounting for financial assets on management's intentions for realising value from those assets. We analys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atures of intent-based account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 conceptual frameworks, specifically, the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relevance and comparability and 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pply that analysis to existing and proposed guidance for measuring financial assets. We also discuss evidence from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of financial assets.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on the incorporation of current value shocks in the accounting earnings of European companies. This influence is investigated not only by means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urrent news and current earnings but also with respect to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ame news with expected future earnings, and its persist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tractual explana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t is shown that the accounting behaviour examined is a function of the demand created by shareholders, an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force are of lesser significance in the presence of widely held ownership. On the other hand, greater separation betwe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stronger investor protection are seen to be influential under close ownership, as these are shown to curb aggressive accounting in the form of a persistently lower recognition of bad news in earnings. Evidence is also provided that stric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in Europe can substitute for weaknesses in investor protection provisions in law.  相似文献   

17.
海外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及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国际上,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已经有30多年的运行经验,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从法律框架、组织模式、资金来源、赔偿机制、运作情况等方面,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特征,对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风险溢价视角,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考察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债务契约定价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可比性具有债务契约冲突的协调功能,金融机构对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予以正面评价,倾向于为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提供长期债务融资,且高会计信息可比性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能够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与财务风险在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债务契约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审计会弱化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债务契约定价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1999-2014年中国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量资金占用、股价暴跌风险对信息透明度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程度越高,越容易给公司股价带来暴跌风险;股价发生暴跌后管理层采取相应策略改善形象,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鉴此,投资者应利用大股东资金占用、股价暴跌与信息透明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投资套利组合;同时监管者需加强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信息透明度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