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我国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类似,信用体系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差异,由此导致的农村信用缺失又影响了金融资源在农村的配置,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信用要先行.应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加快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用支撑体系.本文从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建设现状及激励政策实施效应分析入手,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信用缺失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加大社会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机制运行效率。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并以信用的存在为前提。信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保障,能使分散的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组合,加速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转移,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信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国务院要求,人民银行肩负着征信服务、征信管理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大职责。近年来.人民银行全面深入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加大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推广运用,深化中小企业、农村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信用环境改善,推动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和对中小企业、农村以及民生领域的信用支持。下面两篇文章重点介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建设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4.
许敏  贺磊 《甘肃金融》2012,(9):23-25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银行信贷资源是指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即货币资金的借贷;广义的银行信贷资源则包括所有的银行信用,除了货币的借贷之外还包括非货币形式的信用,如信用证、票据承兑等.本文指狭义的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信贷约束,究其原因,信用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农村经济组织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而农村社会资本具有经济担保作用,从社会资本视角,对农村信贷融资的信用保障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农村社会资本的资金调配功能,通过农村社会资本的信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分析,寻求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新型农村信用体系是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质效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金融可获得性、金融配置效率、金融满足程度的普惠金融发展三个维度,运用博弈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福建省南平市的实践与探索,从组织机制、征信系统、信用服务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文化等方面,提出普惠金融视角下推进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式的影子银行源于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信用衍生品的创造与交易。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品的历史、信用衍生品的功能及扭曲、信用衍生品与资产证券化的关系等,并探讨了次贷危机后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监管。资产证券化链条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进而提高金融资源(主要是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发起人。  相似文献   

8.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良好的社会信用,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发挥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核心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充分认识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剖析信用缺失的症结所在,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是各级金融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邵阳市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信贷弱化和信贷配置失衡问题进行典型分析,对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贷款弱化现象与保障机制构建进行了研究。论文结论:信贷经济支撑、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信贷服务机制和信用等缺失是当前农业农村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主要障碍因素;要实现农村存款用于农业农村贷款的有效配置,需要从信贷经济支撑、金融管理行为、信贷风险控制、信贷服务机制和信用体系等方面建立综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规模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非正规金融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扮演着特殊角色,本文对国内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两种概念进行了必要区分,并指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演变进程是由原先的社会属性向经济属性、关系型信用向准契约型信用转变的过程.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最终演变方向与政府政策选择有着密切联系,政府应该有效地整合农村非正规金融资源,将其纳入到正式制度的调节范围,使其最终成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控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事实上也就掌握了对地区金融资源的配置权.所以,银行微观治理层面的改善不能保证达成资源优化配置的宏观要求.要想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成果,最终还须转换政府职能、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跟上农村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供给不足、农村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以及金融创新不足和信贷信用危机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本文将农村金融的主体分成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需求方两方面.综合分析各自的问题,重点在于金融创新和信贷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3.
信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其具有的重要经济价值,可以为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加强信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拟分析信用及信用资源的一般特征以及信用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市场经济中信用资源的主体和前景,并提出我国信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 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及农信社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农户信用评价的重要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对征信和农户信用评价的认识.通过宣传增进理解,使农民、基层农信社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与了解农户信用评价,并逐步接受,主动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对有形资源的认识、开发、利用比较重视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不应忽略对某种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民间信用资源.那么为什么要开发利用民间信用资源?又如何开发利用民间信用资源?这是本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周明栋  韩英贺 《征信》2021,39(11):35-41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普惠金融支持.以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江苏省宿迁市为主调查样本,对不同农业产业主体生产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典型样本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认为,提高农村社会信用治理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增加普惠信贷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引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1.信托制度是高效的市场信用机制 信托制度的表外安排使得其具有直接融通金融资源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市场信用的特征.与其它金融制度安排相比,更具全能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很好地嫁接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在不同的市场中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民间信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信用也称民间金融,是一种古老的信用形式.西方国家指国家信用之外的一切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在我国,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让渡及本息还付.它是适应民间各经济主体之间为解决生产、经营、投资、生活等各方面的资金需求而应运而生的一种信用形式,相对于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民间信用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无形市场,遍布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它以融资方式的灵活性、融资范围的广泛性、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信用在社会资金配置上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们围绕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许多努力和探索.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实行的以原有均田制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在农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土地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本文从这方面着眼,阐述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营经济除了必要的政策、制度环境外,配套建立相应的金融支持体系也尤为重要。这种支持体系应该使金融资源配置有利于生产力要素的发育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是以偿还增值为条件的,使金融量扩张性配置受到内在的约束,偿还增值就成为金融配置的调剂器,甚至成为金融运作的基本规则。为此,我们以为构建民营经济的金融体系及配套方略必须从建立社会信用评价系统和必要的信用担保机构人手,培育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