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置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重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启用。然而资产置换作为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最为迅速的资产重组形式,其同时触发了颇多争议包括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性质、交易的公平性、会计处理和监管等方面。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研究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中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法律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2.
资产置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重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启用.然而资产置换作为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最为迅速的资产重组形式,其同时触发了颇多争议包括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性质、交易的公平性、会计处理和监管等方面.鉴于此,本文将主要围绕研究上市公司资产置换中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法律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类重组绩效的综合财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合财务分析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的出售类重组的绩效现状,发现资产剥离类重组只改变了短期的财务指标,没有真正提高企业的业绩.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前业绩普遍低下,二是上市公司没能利用好资产剥离的机会,进行企业的经营现状的调整,而只是关心通过资产剥离行为改善短期的财务指标.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置换财务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海霞 《上海会计》2003,(10):32-34
自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2月22日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以来,各ST、PT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纷纷加快了资产重组步伐,进行所谓重大资产置换。2001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重大资产置换的标准,即资产置换涉及的资产总额、净资产或主营业务收入三项指标中的任意一项达到50%以上。但对重大资产置换的会计政策法规尚未有明确的规范。本文试对重大资产置换的相关会计问题作些探讨。一、重大资产置换涉及的若干财务会计问题(一)关于换入资产的计价。我国上市公司在…  相似文献   

5.
许焱 《上海会计》2010,(5):18-20
股权分置改革,迎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控股股东具有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的驱动力,政府亦以发展的眼光来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来提升业绩。本文从理论角度来解释资产注入(包含整体上市)对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的影响,然后根据WIND资讯的整体上市板块、申万的资产注入板块进行样本分析,最后从理论和实证中得出结论:资产注入能够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提升幅度大于市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丽 《中国外资》2010,(22):75-76
本文论述了建立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改善企业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条件,分析了改进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相关的外部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改善企业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引用了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及其信息披露,对企业相关资产处理特别是上市公司相关投资性资产价值和经营业绩将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带动对上市公司资产的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置换进行会计数字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A公司的一笔重大资产置换为背景,剖析注册会计师应当如何对此项资产置换进行专业判断,最后指出,执业经验、理论修养、超然独立和职业道德是高质量专业判断的源泉所在。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大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受关注及监管程度较高,因而在对该类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对其财务报表资产价值的公允性给予更多关注。公司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正确的会计核算,直接影响其财务报表各资产账面价值能否公允反映相关资产的价值。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投资者信心不足、筹资渠道狭窄、摘牌等巨大压力,使其管理层存在不恰当调节财务报表的舞弊动机,而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销、转回正是管理层舞弊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就上市公司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仪征化纤因与母公司存在业务冲突,分化市场份额,加之近年来聚酯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影响,从而形成长期亏损的局面,上市公司仪征化纤面临暂停退市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通过资产置换,将其旗下业绩良好的石化油服公司与仪征化纤进行替换,既避免了退市风险,又完成自身资源整合。本文通过介绍仪征化纤重组背景和石化油服重组过程,进而对本次重组进行绩效分析,最后对该案例的创新之处进行总结,为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重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形成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资产重组,可以让企业强强联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核心问题,是交易双方能否在交易资产定价上达成一致,这是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我国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采用了业绩补偿制度,作为对交易定价公平性的一种法律约束。业绩补偿制度,是指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交易对方对标的资产的未来经营业绩作出承诺,在业绩目标未达到时对收购方进行补偿。本文将结合A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分析,探讨业绩补偿的作用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市场化定价方法的使用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建立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改善企业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条件,分析了改进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相关的外部市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改善企业执行资产减值会计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政策法规     
《财会学习》2014,(8):4-4
日前,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组办法》大幅取消对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审批,对不构成借壳上市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取消审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并购重组的井喷,业绩补偿承诺作为并购交易定价调整机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那业绩承诺是降低还是加剧了并购交易中的投资风险?基于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业绩承诺对标的资产估值及并购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业绩承诺能够减缓当事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较强的信号作用,推高了并购重组时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同时造成上市公司股价的攀升,该相关度在双向业绩承诺重组交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进一步对业绩承诺进行了事后研究,结果发现,业绩承诺的实现程度与之前的资产高估值并不形成一致关系,预示着高估值资产所蕴涵的预期业绩并未实现,深入分析发现,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好(外部环境)和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内部环境)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资本市场投资者应慎重看待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防范业绩承诺成为空谈的风险;同时,监管层应强化对业绩承诺的事前和事后管理,而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强化对业绩承诺违约的处罚力度是其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亏损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恩斯 《会计研究》2000,(12):50-52
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 1994— 1999年亏损基本情况、行业和地区分布后 ,就上市公司亏损的特点、亏损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亏损上市公司走出困境的出路———资产置换、公司自救和公司破产或被清算。  相似文献   

16.
深证A股发生多起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事件,约八成以上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签订了业绩承诺协议,业绩承诺已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作者基于2013年至2017年深证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料,分析并购行业、业绩承诺签订、业绩承诺完成、业绩补偿方式等情况,探讨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原因并提出增强对并购标的的识别能力,加快并购双方的融合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资产并购前后业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并购后整体业绩呈现增长趋势.从不同的并购类型来看,横向并购要好于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但横向并购在并购后第三年的公司业绩下降较快.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虽然在并购后绩效均值出现正值,但都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研究 ,建立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六大指标体系 :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股本扩张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多因素层次模糊分析结构模型 ,并以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9.
皮海洲 《金融博览》2014,(24):87-87
近年来,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而在诸多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中,有一个现象尤其引人关注,那就是对收购资产的业绩承诺,承诺在未来的三年里,收购资产的业绩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一目标,则由被收购一方用现金予以补偿。这一模式几乎成了很多上市公司资产收购的一种套路。其实,就上市公司资产并购来说,仅仅只有业绩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笔者不妨以梅花生物资产收购预案来说明问题之所在。由于梅花生物拟收购的资产伊品生物2013年度与2014年1-7月处于经营亏损状态,而且亏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喻小萍 《会计师》2008,(9):13-15
2006年出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同时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资产价值重估的机遇,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相互持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计价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对上市公司业绩也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