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 VAR模型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不是影子银行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小于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影子银行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大于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守贞  于明  符则芬 《海南金融》2013,(8):66-69,73
本文在对国内影子银行概念和范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影子银行成因及特点,识别出高收益理财产品、地方政府债务、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信托等是当前影子银行的主要风险隐患,评估了影子银行系统的总体风险,并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及监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通过大规模融资推动了城市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但它所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应对,会对我国财政、金融、社会都带来不良后果。究其原因,有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相分离、地方政府的投机需求、追求政绩的需求、金融体制的影响以及银行的诱导融资行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离不开规范地方举债行为、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地方举债法制化、合理选择举债规模与偿债期限、开辟新的偿债方式等行为。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融资工具,在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功运作对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国际地方债务的管理经验,探讨适合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地方债务管理模式,摆脱地方政府对银行和土地收入的过度依赖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房地产市场和商业银行双重视角,利用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政府债务对金融风险的风险传递关系和传导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财政风险转化为房地产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同时,土地财政、信贷扩张和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为防范金融风险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降低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联,厘清金融与财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方债务的潜在风险获得普遍重视当前,由于中国尚没有机构和标准对地方债务进行专门统计,其准确规模不得而知,而令人感到格外担忧。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地方债务潜在风险,明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中国银监会已开始着手整治平台贷款,对房地产和"两高一限"贷款发出风险警示,并对外界担心的"影子银行"祭出铁拳,关闭丙类账户;中国证监会掀起了对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这些措施表明中国新一届政府正在全力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宏观决策意志已经发生了调整。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4月19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哈佛中国论坛上表示.中国的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12)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较稳定的中高速增长区间。本文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角度,结合宏观经济数据,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变轨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就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以及中国经济的趋势性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深入剖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内在定价机制。我们收集整理了信托公司这一典型的影子银行机构在2010年至2017年为178个城市政府所辖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政信合作类投资产品作为分析样本,实证表明:城市土地市场的景气运行和投资者的刚性兑付预期构成了影子银行定价的两个重要基石。具体发现包括:(1)城市土地交易价格(绝对价格、劳动力收入相对价格)越高,影子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收取的信用利差越低,而土地流拍事件会显著提高其融资成本。(2)如果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则会恶化影子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判断,进而要求提高风险溢价补偿。(3)影子银行机构自身的刚性兑付能力有助于降低其地方融资平台客户的融资成本,一方面,影子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都能直接表征其兑付能力;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背后的国有产权会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对其维持刚性兑付的预期,而新《预算法》的颁布执行则显著弱化了国有产权与刚性兑付预期之间的正向关系。(4)地方政府与信托公司的地理位置关联,可能通过缓解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投资者要求的风险补偿。  相似文献   

10.
安体富 《财政科学》2021,66(6):159-16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乡基础设施的极大改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水平亦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背后折射出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成为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地方政府通过种种"创新"获得了债务性融资,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积累和风险积聚.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关闭了地方政府预算制度外变通融资的"后门",正式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新通道.研究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无论是对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还是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审计署2011年6月发布的第35号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174.91亿元,这一债务总额超过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旦爆发将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地方经济发展停滞、政府公信力减弱,甚至影响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我国整体债务风险指标的评估范围,从新的视角分析中国的债务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沿边地方各级政府在加速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公共服务的同时,地方债务债务规模迅速攀升,财政风险不断加大,沿边地方的政府债务问题事关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完善沿边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对沿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行的潜在风险及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促进地方城市化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蕴藏的潜在财政风险、金融风险也正逐渐显现。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融资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度、建立地方债务总量控制机制和债务偿还保障机制等措施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另一方面,银行要控制信贷融资规模,建立银行间信息沟通机制,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实行资产证券化,积极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融资现象,也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而逐渐发展的。它在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存在着各种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规范,有可能形成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影子银行、地方债务、产能过剩、房地产大幅回调四大风险正在同时发生,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非常高。中国必须改变以往对宏观经济的态度,刺激政策并不会带来效果。  相似文献   

16.
《银行家》2014,(2)
正从2009年至2013年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债务率上升了近75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的非金融部门债务达到了GDP的2.03倍。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2013年9月的15个月时间内,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上升了3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一直显著超过名义GDP增速,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激增和影子银行的信用膨胀尤为突出(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方政府的预算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进程,因而不得不依托各类事业单位,各大融资平台,导致债务规模日益增大,债务类型越来越复杂,债务风险难以估计,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文章主要论述当前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地方债务管理需要严格控制规模,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发展富有活力的地方债券交易市场,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特点美国实行三级财政体制,即联邦、州和地方财政。州和地方政府可以依照法律发行债务筹集财政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美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具体有以下特点: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的发债权。美国发行地方债务一般与城市化同步,因此发行时间较早,1991年州地政府的  相似文献   

19.
马骏 《新金融》2014,(7):14-16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认为,引入市政债券市场和配套改革可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逐步取代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贷款、信托等较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还可降低地方政府融资的期限错配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4,(9)
正2013年,是中国经济的阵痛之年,传统增长动力衰减、人口红利减小、产能过剩突出、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风险积聚,使得中国经济到了不得不改革其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其经济结构的关键时刻。2013年,又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年,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到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银行依赖传统的业务模式变得不可持续,银行必须进行转型,从存贷款为王的时代转到优化资产结构、推动银行精细化管理,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2013年,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阿里巴巴、腾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