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纵横》2004,(2):4-9
一、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经济发展呈超强状态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03年1-3季度,长三角地区15城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6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3%。从增速来看,15城市中最高的为苏州17.6%.最低的上海11.8%,均值达到14.5%,远远超过全国8.5%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晓红 《现代金融》2010,(11):28-29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两省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体,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据统计,长三角这一仅占国土面积1.1%的区域.2009年经济总量为7.18万亿元,占全国的21%.进出口总额占全国36%。  相似文献   

3.
一、长三角金融合作的现实背景 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达到22775亿元。从总量比重分析.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长三触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19.5%。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个城市。2019年,长三角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1/3的进出口总额;2020年,随着南通和合肥的加入,长三角的万亿GDP城市达到8个之多,占全国的1/3。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区域化将是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实际,通过对长三角15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翔实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探索应如何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沪浙两地分行合作、交流的近期和中长期联动策略,共同推进工商银行在本区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飞飞 《中国外资》2014,(15):46-46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宁越敏表示:长三角外贸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长三角稳住对于全国都有很大意义。近日,江苏省政府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1-5月,全省实现进出口2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6.1%,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额分别为922.2亿美元、1342.4亿美元,分别增长7.8%、4.9%,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3.5%。6月10日,响应国务院的部署号召,江苏省支持外贸稳增长方案出台,  相似文献   

7.
就长三角两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各自的经济发展表现而言,将之称为中国经济的三条龙并不为过.2002年,陆地面积只有全国的2.2%、人口数量只占全国10.6%的长三角地区,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出口占全国的30%.  相似文献   

8.
目前,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农行有着营业网点众多、人才资源丰富和电子科技领先等方面的优势,还有着多年来商业化经营的经验,为长三角地区农行联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调整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业务拓展的调查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联动发展的各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一、中部省份农业发展与财政支农支出概况 中部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三农”问题最集中和最突出的地区。无论是农村人口,还是粮食产量,中部都是“三分天下有其一”:2003年,中部6省农村人口2.44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近1/3;粮食产量12557万吨,约占全国的30%。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占77.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7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占中部6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与长三角金融区长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沪两省一市,其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南通、泰州等8个省辖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个省辖市,共15个城市以及它们所辖的74个县市。虽然15个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国1%,人口仅占全国6%,其经济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长三角1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9101亿元,占全国的1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达4041.9亿元,占全国的21.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达928.9亿美元,占全国的28.5%,…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上,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区域化将是必然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目前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实际,通过对长三角15个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翔实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探索应如何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沪浙两地分行合作、交流的近期和中长期联动策略,共同推进工商银行在本区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苏浙沪三省市近期出现的跨行政区划进行的经济协作、合作和互动关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之强强联合使长三角经济圈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吸引外资最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力最强的地区。2002年,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京津2 个直辖市和冀辽鲁3省 (另一种更为宽泛的概念还包括 山西、河南和内蒙古的部分地 区)。5省市陆域面积51.5万平 方公里,占全国5.36%;2000年 普查人口为2.24亿,占全国总 人口的17.33%。我国北方重要 工业城市几乎都集中在该区域, 与东南沿海新兴工业区不同,环 渤海工业具有“老”字号历史,但 9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 变化;面对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 大趋势,只有提升环渤海工业的 整体竞争力,才有望成为继“珠 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第三 个高增长区。  相似文献   

14.
北京——曾执中国会展业牛耳 在全国,具备举办大型国际展览资格的近250家展览公司中,北京就占据了一半多。据统计,北京每年的国际展已达250多个。近几年,北京会展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成为中国办展办会数量最多城市。 “九五”期间,北京共举办各类展览会1251个;占全国展览总数的50%左右,其中国际展812个,占北京展会总数的60%以上,约占全国总数的25%。每年有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国外公司来京参展。同期,北京举办各类国内外会议1746个,其中每年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会议约60个。有资料显示,2000年北京展览业总收入10.27亿元,占北京GDP的0.5%,2002年北京市会展总收入为2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在建面积和销售面积也逐年增加,投资比重已占全国投资规模之首,对GDP的贡献已达5%左右;涉及房地产业的税费总量也在逐年递增,在全国有18个省份房地产投资增速超过50%,35个大中城市有10个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速超过70%,有些城市连续两年房价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据统计,截止200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1.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左右。有权威人士推算出,30多年后的204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这样一支庞大的老年人队伍无疑将令中国面临着银发世界的极大挑战,考验着中国经济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1%,占全国牧区草原面积的47%。做好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作为全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资料显示,山西省煤炭储藏量占全国的1/3,产量占全国的1/4,2007年煤炭重点订货量、出口量、净出省销量分别占全国的40%、50%和70%以上。近几年,山西省煤炭行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相关背景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总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1.7%,是全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区域范围主体为柴达木盆地.截至2004年底,柴达木地区累计发现各类矿产86种,占全省的64%,占全国的50%。地区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5%,占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价值的13%。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为1.23亿,占当年全国义务教育学生数的比重为65%,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占全国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约为56%,占全国整个教育投入的比重仅为27.5%,可见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与其所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此外,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经费265.78元,农村小学生均经费只有219.3l元;全国普通初中生均经费492.04元,农村初中生均经费仅392.59元。2001年,农村小学在校生共计8604.8万人,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68.4%,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占全国平均数的81.6%,生均基建开支4.47元,占全国平均数的54.5%;农村初级中学在校人数3121.3万人,占全国初中在校生总数的48.5%,生均教育经费仅占全国平均数的57.7%,生均基建开支6.33元,占全国平均数的20.7%;高中在校生共计158.0万人,占全国总数的11.24%。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