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2P信贷即网络信贷,具有小额、无担保、快捷、网络化的特点,又被称作"草根"金融模式。P2P信贷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近几年我国也相继诞生了上千家P2P信贷平台。通过对P2P信贷模式的运营模式、自身优点和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解决P2P信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把脉海外P2P     
崔彬彬 《理财》2013,(1):25-25
PP在中国是个舶来品,这种新型的信贷模式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个人互助借贷模式——北美华人社区的“标会”或“台会”,亲朋好友及社会团体之间通过集会沟通来解决对小额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3.
P2P小额网络信贷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满足了我国弱势借贷群体需求、促进我国小额贷款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非议。本文从P2P小额网络信贷的本质、现状出发,探讨P2P小额网络信贷在我国的信贷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出台行业管理办法、加强内外监督管理以及行业自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P2P,英文person-to-person,意即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这一模式自2005年在英国首先兴起,2006年中国首次出现P2P平台,迄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截至2015年底,我国P2P借贷平台的数量达到了3853家,但这其中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仅有1748家,如此之多的平台涉及的业务不尽相同,本文旨在从我国P2P主要的发展模式和现状以及P2P未来的行业发展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涛 《中国证券期货》2013,(2X):177-178
P2P网络借贷平台起源于欧美国家,2007年开始引入我国,是一种民间借贷新模式,其突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借贷双方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金融通。P2P网络借贷运作模式新颖,经营模式逐渐成熟,解决社会部分人群对资金的需求,逐步得到认可。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目前尚处在我国金融监管的真空地带,平台经营者,资金借贷双方都面临着一定的潜在风险。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必须纳入金融监管体系,进而采取业务流程优化、资金第三方托管、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等措施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新型的民间小额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其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三个方面有着很大的便利,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借贷双方的现实需求。但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也会出现一些金融风险,导致金融犯罪多发。为稳定互联网金融秩序,保护公民财产安全,文章从P2P网络借贷的界定出发,探讨网络金融犯罪存在的类型,以期找寻解决P2P网络借贷犯罪的途径并提出侦控和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虽然P2P小额信贷行业在国内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业务流程,特别是在贷款利率定价等方面形成了稳定、合理的操作模式。这对于我国改进目前相对简单的P2P小额信贷平台贷款利率定价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按照流程特征,对欧美P2P小额信贷平台主流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式进行区分和归类;其次,结合国内P2P小额信贷平台操作实践,从监管现状、信用环境、专业人才等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风险控制、信用环境、交易制度、债权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平台(以下简称“P2P平台”)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种点对点资金借贷平台,其主要经营模式为:一些机构或个人在互联网上建立中介平台,融资人在平台上发放借款标的,出借人进行竞标并向融资人发放贷款。P2P网络借贷属于民间借贷的一种创新形式,这种借贷形式以互联网为媒介,促进了资金双方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了资金融通的效率,已逐渐成为我国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发展势头非常快,其典型模式——P2P网络信贷更是处在飞速增长阶段.但P2P网络信贷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借贷模式,其缺乏监管,信用评级制度的不完善使P2P行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本文从分析P2P网络信贷行业存在的风险着手,进一步分析了P2P网络信贷活动中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针对上述风险,提出相关风险控制的建议和策略,以达到规范行业,提高市场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信贷形式,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满足个人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发挥了良好了金融媒介作用.然而,由于行业发展的不规范性,该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P2P网贷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这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