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票发行监管制度是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因此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国内外IPO监管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单一的市场层次、单一的核准制、监管宽松和定价机制不完善,是我国IPO制度的主要症结所在。发展活跃成熟的场外市场引入场外上柜注册制及转板机制,加强监管、严刑峻法,加大违法违规的发行人、保荐人及询价对象的处罚力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股票市场IPO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郝晓鹏 《中国外资》2012,(6):203-204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股市场无论在新股发行数量还是在募集资金额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为我国金融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作为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IPO的质量和效率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时我们发现A股发行中"三高"问题犹如顽疾,对投资者利益造成巨大侵害。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后,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新股发审制度改革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新股发行制度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发行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学勇  张秋月 《金融研究》2018,460(10):141-157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4.
股票发行市场是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股票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股市具有价格发现、直接融资、资源优化配置等功能,是资源配置的有效场所。但一直被人们乐与称道的股市却并非一帆风顺,在股票发行市场长期存在新股发行的高抑价率问题。本文结合国外对IPO抑价的理论解释和中国股市的特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新股发行高抑价率的成因:即从股票发行机制、股票定价、法律法规、政府监管、投资者行为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上市公司分红制度。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中提出:“继续深化新股发行改革,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郭树清表示,要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使新股定价与发行人基本面密切关联。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0-2008年间中国A股市场的IPO数据,考察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受规模经济以及不同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A股IPO市场上平均发行成本占总发行收益的5.84%,平均承销费用占总收益的3.73%。并且企业发行费用随企业发行总收益增加而减小,呈现出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对于不同的发行定价机制,固定价格定价方式下企业发行成本最小,低于累计投标发行和2005年以后施行的询价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7.
IPO价值信息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遵循金融认证理论的研究路径,构建了IPO价值信息的传递与投资银行金融认证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首发市盈率与投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正相关,即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的IPO发行市盈率越高.另外,综合竞争能力越强的投资银行,其承销IPO募集资金用途发生变更的企业比例、上市后违规企业的比例以及曾被ST的公司比例均相对较低.(2)新股抑价程度与投资银行的认证成本负相关,但缺乏统计显著性.(3)新股抑价与中签率负相关,与IPO风险测度正相关;新股抑价与投资银行类型的负相关缺乏显著性.(4)IPO中签率与投行认证信息因子、发行价格信息因子的关系缺乏统计显著性;中签率与投资银行的声誉信息因子显著正相关.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19,《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部7000余字的法规重点规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定价以及股票配售等环节,完善了现行的询价制度,被业界称为IPO新规。本文首先介绍IPO新规的主要内容,其次分析IPO新规实施一年多来对证券发行市场的影响,最后对IPO新规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金融研究》2020,475(1):190-206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IPO市场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考虑到中国IP0市场的特殊背景,承销商声誉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证券监管力量。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IPO市场承销商声誉的阶段性积累虽已初具雏形,但并没有形成明朗的分化,承销商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外部约束力量的增强,是中国承销商声誉阶段演进的动力。同时,IPO市场上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效率低下、市场约束机制弱化,是阻碍承销商声誉阶段性推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